[发明专利]14核金膦硫簇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9277.3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34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发明(设计)人: | 郎建平;刘春玉;陈亮;任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12 | 分类号: | C07F1/12;C09K11/06;G01N21/64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冯瑞;杨慧林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14 核金膦硫簇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核金膦氯配合物以及由该配合物作为原料制备的14核金膦硫簇合物,该簇合物为块状晶体,其分子式为C155H136Au14Cl2N10P10S6,化学式为[Au14S6(bdppmapy)5]Cl2,其中bdppmapy代表N,N‑二(二苯基膦甲基)‑2‑氨基吡啶;所述14核金膦硫簇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为:α=87.453(3)°,β=76.042(2)°,γ=75.797(2)°。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14核金膦硫簇合物作为溶酶体靶向探针的应用。本发明的14核金膦硫簇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量子产率,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簇合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14核金膦硫簇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作为溶酶体靶向探针在细胞成像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功能和活动可视化,细胞器特异性标记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溶酶体作为重要的细胞器,是细胞内膜系统的一部分,在一系列的细胞生物活动,如质膜修复、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和细胞稳态等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见:J.Chan,S.C.Dodani,C.J.Chang, Nat.Chem.,2012,4,973-984.)。为了揭示溶酶体的形态和功能,具有溶酶体靶向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和合成也成为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传统的染料类荧光探针如罗丹明衍生物能够选择性地标记细胞内溶酶体,然而,这些探针往往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且具有选择性低和光稳定性差等缺点(参见:J.Li,N.Kwon,Y.Jeong,S.Y.Lee,G.Kim,J.Yoon,ACS Appl.Mater. Inter.,2018,10,12150-12154.)。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使用金属配合物或金纳米颗粒作为分子荧光探针,它能够解决传统染料的一些问题,例如,相对不稳定的金属配位键使它们具有可生物降解性。然而,金属配合物或金纳米颗粒类的荧光探针仍然受到包括溶解性差,尺寸不均匀和选择性低等方面的限制(参见:A.C.McKinlay,R.E.Morris,P.Horcajada,G.Férey,R.Gref,P.Couvreur,C. Serre,Angew.Chem.Int.Ed.,2010,49,6260-6266.)。因此,开发能够克服以上缺点的荧光探针仍然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探针的长期跟踪能力是评价荧光探针实用性的重要指标。大多数商业的小分子荧光探针例如Lyso Tracker DND系列和中性红系列在荧光标记中表现较高的pH依赖性,从而难以实现对于细胞器的长期追踪(参见:Y.P.Ho, K.W.Leong,Nanoscale,2010,2,60–68.)。量子点或金纳米粒子可以适当延长成像周期,但其具有的高细胞毒性仍然限制了其在长期跟踪中的应用。因此,开发具有低细胞毒性的荧光多核金簇合物用于活细胞中的溶酶体的长期追踪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14核金膦硫簇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得到14核金膦硫簇合物,具有较好的荧光性质和较高的量子产率,且具有较低的细胞毒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核金膦氯配合物,该配合物能够作为制备前述的14核金膦硫簇合物的原料。
所述双核金膦氯配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92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