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7904.X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14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彦彦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K13/06;C08K9/04;C08K7/24;C08K3/04;C08K5/103;C08J5/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233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烯薄膜 掺杂 木质素 制备 三甘醇二异辛酸酯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碳纳米管分散液 导电稳定性 氧化石墨烯 成品薄膜 三聚氰氯 碳纳米管 有效结合 原料组成 综合性能 锡酸锌 重量份 羟基 力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木质素10‑16、氧化石墨烯170‑2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2、羟基锡酸锌2‑3、吡啶0.1‑0.2、三聚氰氯1‑3、三甘醇二异辛酸酯3‑4、碳纳米管分散液20‑30。本发明实现了木质素与碳纳米管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成品薄膜的力学强度,本发明的石墨烯薄膜导电稳定性好,综合性能优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薄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在2004年被发现是由单层碳原子堆叠而成的二维蜂窝状晶体。石墨烯独特的晶体结构和零带隙能级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力热光电性能,有望在电池、显示器、场效应管、传感器等器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石墨烯的表面性质,如浸润性、润滑性、黏着性等极大地影响其在器件领域的应用;石墨烯出色的物理性能,促使了其在高分子材料领域中的研究与应用,人们总是努力地尝试将石墨烯与聚合物制成复合材料,试图通过石墨烯来改进聚合物的导电、导热及其他特殊的性能;结构完整的石墨烯由稳定的苯六元环组成,其表面呈惰性,与聚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小,而石墨烯片层间存在较强的范德华力,易发生聚集,很难在聚合物基体中均匀的分散,这严重影响了石墨烯在聚合物改性中的研究与应用;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改变传统将石墨烯分散到高分子聚合物中的方式,而将碳纳米管与石墨烯共混成膜,以提高成品薄膜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它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木质素10-16、氧化石墨烯170-20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2、羟基锡酸锌2-3、吡啶0.1-0.2、三聚氰氯1-3、三甘醇二异辛酸酯3-4、碳纳米管分散液20-30。
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的:
碳纳米管20-30、甲基丙烯酸甲酯20-37、丙烯酸6-9、过硫酸铵0.5-0.7、8-羟基喹啉铜0.4-1。
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过硫酸铵,加入到其重量20-30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
(2)取8-羟基喹啉铜,加入到其重量10-15倍的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加入碳纳米管,超声1-2小时,蒸馏除去乙醇,得活化碳纳米管;
(3)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6-9倍的去离子水中,搅拌均匀,加入活化碳纳米管,送入到反应釜中,通入氮气,调节反应釜温度为65-70℃,加入上述过硫酸铵水溶液,保温搅拌3-5小时,出料冷却,即得所述碳纳米管分散液。
所述无机掺杂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木质素、氧化钙混合,在60-70℃下保温搅拌1-2小时,加入到混合料重量10-15倍的去离子水中,加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搅拌均匀,得木质素分散液;
(2)取三聚氰氯,加入到上述碳纳米管分散液中,在75-80℃下保温搅拌30-40分钟,得酰氯化分散液;
(3)取上述木质素分散液、酰氯化分散液混合,搅拌均匀,加入吡啶,送入到冰水浴中,搅拌反应3-5小时,出料,抽滤,将沉淀水洗,常温干燥,得木质素改性碳纳米管;
(4)取上述木质素改性碳纳米管,与羟基锡酸锌、三甘醇二异辛酸酯、氧化石墨烯混合,加入到混合料重量20-30倍的二甲基甲酰胺中,在70-80℃下保温搅拌1-2小时,均匀的涂覆在玻璃板上,送入烘箱中,在70-75℃下干燥10-13小时,出料冷却,揭膜,即得所述石墨烯薄膜。
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彦彦,未经刘彦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9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