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底炉下料溜槽端部耐磨砖的砌筑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57374.9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55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1 |
| 发明(设计)人: | 童继恩;沈伟国;吴正怡;胡德国;陈胜鹏;杨兵;李生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16 | 分类号: | F27D1/16;C04B35/66;C04B3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底炉下料 溜槽 耐磨 砌筑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端部耐磨砖的砌筑方法,本方法在下料溜槽端部钢结构壳体两侧预留浇注带,耐磨砖砌筑位置位于预留浇注带之间,壳体两侧焊接耐磨钢板,耐磨钢板内侧焊接拉筋与壳体底部钢板相连,拉筋空隙处交叉焊接锚固钉;在耐磨砖砌筑位置,沿壳体轴线相邻耐磨砖之间以及耐磨砖端面在壳体底部钢板焊接耐磨挡块并砌筑耐磨砖;预留浇注带浇注耐磨浇注料并振捣密实,浇注时耐磨砖与预留浇注带结合部位形成斜坡,支撑略微凸起的耐磨砖。本方法将下料溜槽端部砌筑成有机的整体,既耐磨耐冲刷,又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确保了转底炉的生产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炉窑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端部耐磨砖的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转底炉是一项炼铁新工艺,它以煤炭和热风为基础,是近40年才发展起来的非高炉炼铁工艺。转底炉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及其成功应用,为处理钢铁厂固废的处理提供了渠道,实现了钢铁企业资源循环利用,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转底炉直接还原技术是铁矿粉(或红土镍矿、钒钛磁铁矿、硫酸渣或冶金粉尘、除尘灰、炼钢及炼铁污泥等)经配料、混料、制球和干燥后的含碳球团加入到具有环形炉膛和可转动的炉底的转底炉中,在1200~1300℃炉膛温度下,随着炉底旋转一周的过程中,铁矿被碳还原。
目前国内外转底炉处于起步、成长阶段,其中下料溜槽位于转底炉本体的侧下方,是转底炉本体上的附属系统,只有一个进口和一个出口,上接转底炉本体螺旋出料装置旁的矮墙,下连回转冷却装置。一般下料溜槽为钢结构壳体,底部设置硅酸铝纤维毯增加下料溜槽的保温性能,壳体内将耐磨浇注料与锚固钉、陶瓷纤维毯搅拌后再振捣浇注成型,浇注料带沿下料溜槽四角设置膨胀缝。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以真正发挥耐磨材料的优良性能,下料溜槽端部容易产生裂纹、坍塌,使用三个月后耐磨浇注料不见踪影,锚固钉几乎被磨光,无法与出料螺旋相匹配,降低了转底炉下料溜槽的使用寿命,严重影响转底炉的生产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转底炉下料溜槽端部耐磨砖的砌筑方法,本方法将下料溜槽端部砌筑成有机的整体,既耐磨耐冲刷,又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同时提高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延长了使用寿命,确保了转底炉的生产运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转底炉下料溜槽端部耐磨砖的砌筑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测量下料溜槽端部钢结构壳体尺寸,计算并规划耐磨砖的砌筑位置及耐磨挡块的摆放位置,下料溜槽端部钢结构壳体两侧预留浇注带,耐磨砖砌筑位置位于预留浇注带之间;
步骤二、制作耐磨钢板并满焊设于下料溜槽端部钢结构壳体两侧,耐磨钢板内侧焊接拉筋与壳体底部钢板相连,拉筋空隙处交叉焊接一排V型锚固钉,拉筋和V型锚固钉位于预留浇注带内;
步骤三、在耐磨砖砌筑位置,沿壳体轴线方向,相邻耐磨砖之间以及耐磨砖端面在壳体底部钢板焊接耐磨挡块,在壳体底部钢板表面铺设耐磨浇注料,自上而下在耐磨挡块之间砌筑耐磨砖;
步骤四、预留浇注带浇注耐磨浇注料并振捣密实,浇注时耐磨砖与预留浇注带结合部位形成斜坡,支撑略微凸起的耐磨砖。
进一步,所述耐磨砖与预留浇注带之间的高度差控制在20~50mm。
进一步,所述耐磨砖所含的化学成分为:25~65wt%的AL2O3和0~30wt%的SiC,所述耐磨浇注料所含的化学成分为:25~65wt%的AL2O3和5~55wt%的Si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3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熔铝炉、炉顶和炉顶的砌筑方法
- 下一篇:一种熔铝炉及其炉门隔热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