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7010.0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孟猛;孟也田;王一凡;张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威林特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35/577 | 分类号: | C04B35/577;C04B35/622;C04B35/634;C04B35/63;C04B35/64;C04B38/06;C04B41/8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熔渗 多孔陶瓷 复合材料 强韧性 预制体 金属 镍铝金属间化合物 陶瓷 制备 质量百分比 酚醛树脂 粉体成型 合金铸锭 孔隙分布 设备负荷 制备工艺 制备过程 烧结 分散剂 碳化硅 碳化硼 粘结剂 硅酮 耗能 硼粉 生坯 配方 制作 | ||
1.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质量百分比计):20~35%碳化硅、10~15%碳化硼、5~10%硼粉、10~20%镍铝金属间化合物、20~30%酚醛树脂、2~4%粘结剂、3~6%分散剂和0.5~2%硅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硅的粒径为150μm,其纯度大于9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硼的粒径为50μm,其中B4C含量大于9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硼粉为无定形硼粉,其纯度大于9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镍铝金属间化合物中镍和铝质量比为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为无机粘结剂,具体采用钾硅酸盐、钠硅酸盐、硼酸盐、磷酸盐、铝酸盐、瓷釉、黏土、高岭土、水玻璃、氢氧化铝溶胶、硅溶胶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氯化钠、硅酸钠、碳酸钠、磷酸钠中的至少一种。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作步骤:
S1:制备预制体,将碳化硅、碳化硼、硼粉、酚醛树脂、粘结剂、分散剂、硅酮投入球磨机中,研磨均匀后转移至干燥箱中,控制箱内温度为20~40℃,持续干燥20~30min后,磨碎过筛,得到粉体;
S2:粉体成型,将粉体在10MPa压力下预成型,再采用50~100MPa压力下冷等静压处理,获得生坯;
S3:生坯烧结,在流动氮气保护下对生坯进行烧结,持续烧结120~180min后,冷却至室温,得到预制体;
S4:合金铸锭,将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熔铸成块状合金铸锭;
S5:熔渗金属,将合金铸锭放置在预制体上并一起投入炉体中,抽真空加热,炉体温度控制在1000~1200℃,持续加热30~60min后停止加热,随炉冷却,得到多孔陶瓷复合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加熔渗金属方法制成的强韧性多孔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磨碎过筛后,粉体的粒径为2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威林特电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威林特电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701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