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6982.8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2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苏靖珂;姚佳桂;高鸿;张剑;孙洋凯;程康;吴梦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S10/40 | 分类号: | F24S10/40;F24S80/60;H02S4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管 玻璃内管 太阳能电池板 弧形玻璃 隔板 封盖 光伏光热一体化 循环流体通道 玻璃外管 纳米流体 热二极管 微型泵 闭合循环 隔板设置 聚光装置 流体通道 真空夹层 高品质 同轴线 圆套管 凹面 内壁 外壁 填充 太阳能 输出 | ||
1.一种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与聚光装置配合使用,并位于聚光装置的聚光中心,其特征在于,包括:
玻璃外管;
玻璃内管,设置于所述玻璃外管内,所述玻璃内管与所述玻璃外管之间形成真空夹层;
第一太阳能电池板,贴于所述玻璃内管的外壁;
弧形玻璃隔板,设置于所述玻璃内管内,所述弧形玻璃隔板的凹面朝向所述玻璃内管的轴线,所述弧形玻璃隔板的凸面朝向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
封盖,设置于所述真空管的前端,所述封盖与所述弧形玻璃隔板以及所述玻璃内管的内壁之间形成闭合循环的流体通道;
第二太阳能电池板,贴于所述弧形玻璃隔板的凹面,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能够吸收聚光装置汇聚的太阳光;
纳米流体,填充于所述循环流体通道内;
微型泵,设置于所述循环流体通道内,用于使纳米流体在流体通道内循环流动;
热二极管,设置于所述真空管的前端,所述热二极管的一端伸入流体通道内,所述热二极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玻璃外管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玻璃隔板的前端设有弧形半包围挡板,所述弧形半包围挡板的凸面斜朝向第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弧形半包围挡板的凹面斜朝向封盖,所述弧形半包围挡板的凹面与所述玻璃内管的内部之间形成导热区,所述热二极管的一端位于所述导热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内管和玻璃外管的后端为半球形圆头密封,所述玻璃内管的半球面的凸面朝向所述玻璃内管的后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玻璃隔板的后端设有弧形过渡板,所述弧形过渡板的凹面朝向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弧形过渡板的凸面朝向所述玻璃内管后端的半球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由金属材料制成,所述封盖上设有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螺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板和第二太阳能电池板均为柔性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第二太阳能电池板的半导体表面镀一层隔热膜,所述隔热膜的厚度为1~10u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与玻璃外管以及玻璃内管的前端之间设有保温隔层,所述保温隔层为陶瓷纤维,所述陶瓷纤维的厚度为0~1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外管和玻璃内管同轴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光伏光热一体化真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流体由5nmSiO2纳米粒子与基体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69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壁挂式热压对流空气净化管
- 下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现场用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