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6730.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张洪达;柳贡强;姜子秋;周扬;张航;关艳玲;迟敬元;王晓丹;付丽君;王晗;邱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宋诗非 |
地址: | 15003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液管 转盘 六氟化硫废气 壳体 多根进气管 回收装置 储液腔 顶面 电机 穿过 回收装置壳体 六氟化硫气体 氢氧化钾溶液 动力输出轴 废气回收 固定距离 壳体尾部 排气管道 排液管道 转盘旋转 排气孔 溶解率 溶液泵 两层 首端 同轴 液泵 平行 回收 | ||
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涉及废气回收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六氟化硫气体回收方法中,气体的溶解率低的问题。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壳体的顶面插有多根进气管,每层阵列包括多根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喷液管,喷液管阵列固定在多根进气管的下方,储液腔内装有氢氧化钾溶液,液泵用于将储液腔中的溶液泵入喷液管中,多个转盘均与壳体的顶面平行并同轴设在两层喷液管阵列下方,连杆的首端依次穿过多个转盘的中心、使得多个转盘相互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转盘之间留有固定距离,连杆的末端穿过壳体的底部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使得电机能够通过连杆带动多个转盘旋转,排气孔与壳体尾部的排气管道相连通,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回收领域。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及优异的灭弧性能。其耐电强度为同一压力下氮气的2.5倍,击穿电压是空气的2.5倍,灭弧能力是空气的100倍,是一种优于空气和油的新一代超高压绝缘介质材料。六氟化硫以其良好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多应用在电力领域中,如:断路器、高压变压器、气封闭组合电容器、高压传输线、互感器等。因此,六氟化硫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虽然,六氟化硫本身对人体无毒、无害,但它却是一种温室效应气体,其单分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2万倍,是《京都议定书》中被禁止排放的6种温室气体之一。但是随着六氟化硫气体的广泛应用,出于对环保和安全考虑,如何合理、正确的回收六氟化硫气体,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处理六氟化硫废气时,多数采用碱洗的方式,将气体直接通入清洗溶液中,利用六氟化硫溶解于氢氧化钾的特性来将气体溶于液体中,已达到回收的目的。但是,上述方法中,气体在向溶液中充入时,会形成气泡向上浮动,但是,如果气体量过大,速度过快,就会有很大一部分气体没有充分与溶液接触,从而导致气体未完全溶解,造成气体外泄。该种方法气体溶解率低,仍旧会导致气体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六氟化硫气体回收方法中,气体的溶解率低的问题,现提供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
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喷液部和混合部,
壳体为上宽下窄的中空圆台结构,壳体的顶面插有多根进气管,
喷液部包括上下两层喷液管阵列、液泵和储液腔,每层阵列包括多根位于同一平面、且相互平行排列的喷液管,两层喷液管阵列所在平面均与壳体的顶面平行、并固定在多根进气管的下方,储液腔位于壳体外部,储液腔内装有氢氧化钾溶液,液泵用于将储液腔中的溶液泵入喷液管中,每根喷液管的管体上均匀设有多个喷液口、且多个喷液口均朝上,
混合部包括多个转盘、连杆和电机,多个转盘均与壳体的顶面平行并同轴设在两层喷液管阵列下方,连杆的首端依次穿过多个转盘的中心、使得多个转盘相互固定连接,相邻的两个转盘之间留有固定距离,电机位于壳体外部,连杆的末端穿过壳体的底部与电机的动力输出轴相连、使得电机能够通过连杆带动多个转盘旋转,
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两个排气孔,排气孔与壳体尾部的排气管道相连通,壳体的底部设有排液管道。
壳体内侧排气孔处覆盖有纱布封层。
上层喷液管阵列与下层喷液管阵列中的喷液管相互垂直设置。
壳体的内壁设有导流槽,用于将液体导向壳体的底部。
它还包括干燥箱,干燥箱的进气孔与排气管道的出气孔连通,干燥箱中装有干燥剂。
转盘均为圆形,多个转盘由上至下直径依次增大。
本发明所述的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利用喷液的方式将气体与液体融合,并通过转盘搅动气流,增强气液的融合,进而提高了气体的溶解率,达到高效回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六氟化硫废气回收装置的主透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67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毒气体收集装置
- 下一篇:一种特殊的石油专用管道喷涂用空气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