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54818.3 | 申请日: | 2018-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973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 发明(设计)人: | 何益先;张杰;刘德安;江青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2B1/18;F28D5/00;F28F1/12;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集智汇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7 | 代理人: | 李华;温黎娟 |
| 地址: | 6149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相变 烟气 系统 | ||
1.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热风炉(3)的煤气换热器(1)和空气换热器(2),所述热风炉(3)的烟道(4)穿过可调节热交换效率的烟气换热组件(5)连通有烟囱(6);所述烟气换热组件(5)分别通过第一热交换管路(7)和第二热交换管路(8)连接所述煤气换热器(1)和所述空气换热器(2),所述烟道(4)上设置有监测组件,所述监测组件连接有控制系统(9),所述控制系统(9)通过调节所述烟气换热组件(5)的热交换效率保证烟气温度始终高于露点;
所述烟气换热组件(5)包括第一换热段(502)和第二换热段(503),所述第一换热段(502)和第二换热段(503)至少包括一个结构相同的烟气换热模块(501),相邻的所述烟气换热模块(501)依次联通;
第一换热段(502)通过第一热交换管路(7)连接所述煤气换热器(1),所述第二换热段(503)通过第二热交换管路(8)连接空气换热器(2);
所述烟气换热模块(501)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立式翅片蒸发管(504),所述立式翅片蒸发管(504)的底部联通有分布器(506),所述分布器(506)的一端连接第一热交换管路(7)或第二热交换管路(8),所述立式翅片蒸发管(504)上端联通有设置在煤气换热器(1)和空气换热器(2)内的立式翅片冷凝管(505),所述立式翅片冷凝管(505)分别通过第一热交换管路(7)和第二热交换管路(8)与第一换热段(502)和第二换热段(503)中的所述烟气换热模块(501)形成热交换回路,所述烟气换热模块(501)内密封存储有循环介质;
所述分布器(506)上分布有若干个分流孔(507),每一分流孔(507)对应连接一个立式翅片蒸发管(504),所述分布器(506)内另一端设置有可往复移动的堵头(508),所述堵头(508)连接有电控调节机构(509),所述电控调节机构(509)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包括烟气量传感器(41)和第一温度传感器(42),所述烟气量传感器(41)和第一温度传感器(42)设置于所述热风炉(3)与所述烟气换热组件(5)之间的烟道(4)上,所述烟气量传感器(41)和第一温度传感器(42)连接有控制系统(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组件还包括色谱成分分析仪(4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4),所述色谱成分分析仪(43)和第二温度传感器(44)设置于所述烟气换热组件(5)和所述烟囱(6)之间的烟道(4)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段(502)与所述热风炉(3)一侧的烟道(4)连通,所述第二换热段(503)与烟囱(6)一侧的烟道(4)连通,所述第一换热段(502)送出的烟气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换热段(503)送出的烟气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离式相变烟气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式翅片蒸发管(504)上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10),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10)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9),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510)用于检测立式翅片蒸发管(504)上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481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