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催化甘油产1,3-丙二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4814.5 | 申请日: | 2018-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64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赵宗保;刘武军;郭潇佳;刘玉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7/18 | 分类号: | C12P7/18;C12N15/53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催化 甘油 丙二醇 方法 | ||
1.一种生物催化甘油产1,3-丙二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缓冲体系中,以NAD类似物为介导,甘油脱水酶、维生素B12、NAD类似物依赖型1,3-丙二醇脱氢酶PDOR、再生NAD类似物的NAD类似物依赖型氧化还原酶、再生底物存在下,以甘油为原料生产1,3-丙二醇;所述1,3-丙二醇脱氢酶PDOR基因来源于克雷伯氏菌属,其为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突变体,所述NAD类似物依赖型1,3-丙二醇脱氢PDOR的突变体为
PDOR多位点突变PDOR-G43K/G186P/L191F,PDOR-G43D/L44F/G186P/L191Y,PDOR-T143I/G186P,PDOR-G183M/K187N,PDOR-T142C/G186W,PDOR-L44N/T143Y/G187R/,PDOR-L44N/T142K/L191C,或PDOR-L44N/T142K/L191G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NAD类似物为NCD,NFCD,NClCD,NBrCD,NMeCD,NGD,NTD和NUD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具体结构式如下:
。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用于再生NAD类似物的NAD类似物依赖型氧化还原酶,为可催化还原NAD类似物为NADH类似物的突变活性蛋白质,选自:亚磷酸脱氢酶,苹果酸酶,乳酸脱氢酶,甲酸脱氢酶,甲醛脱氢酶,或甲醇脱氢酶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再生NAD类似物的氧化还原酶对应再生底物选自亚磷酸化合物,苹果酸化合物,D-乳酸化合物,甲酸化合物,甲醛,甲醇,乙醇,丙醇或丁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其中,亚磷酸化合物为亚磷酸,亚磷酸盐,氘代亚磷酸或氘代亚磷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苹果酸化合物为苹果酸、苹果酸盐、氘代苹果酸、氘代苹果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甲酸化合物为甲酸,甲酸盐,氘代甲酸或氘代甲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D-乳酸化合物为D-乳酸,D-乳酸盐,氘代D-乳酸或氘代D-乳酸盐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经过突变可再生NAD类似物的氧化还原酶突变体为:
亚磷酸脱氢酶突变体选自psPDH-L151V/D213Q,rsPDH-I151R,rsPDH-I151R/E213C或rsPDH-I151R/I218F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苹果酸酶突变体选自ME-L310R/Q401C,ME-L310R中的一种或两种;
乳酸脱氢酶突变体选自DLDH-V152R;
甲酸脱氢酶突变体选自cboFDH-G171Y,cboFDH-I170T/A229S,cboFDH-G171R/G234F,cboFDH-H23S/L257R或cboFDH-S380N/C255Q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甲醛脱氢酶突变体选自FaDH-G216R/L236L,FaDH-L218N/R267K,FaDH-G216S/L236W/R267P或FaDH-R267T/L236P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甲醇脱氢酶突变体选自MDH-Y172R/G173S,MDH-A238E/N240E或MDH- Y172T/A238E/N240E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产1,3-丙二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所述缓冲体系为pH 6–10的缓冲液体系,反应温度15 °C–40 °C,反应时间10 min–300 min;甘油浓度为0.1 mM−1000mM,甘油脱水酶浓度为4 μg/mL−500 μg/mL,维生素B12浓度为1 mM−40 mM,再生NAD类似物的NAD类似物依赖型氧化还原酶的浓度为4 μg/mL−500 μg/mL,NAD类似物的浓度为0.01 mM−20 mM,NAD类似物依赖型1,3-丙二醇脱氢酶PDOR浓度为4 μg/mL−500 μg/mL,再生底物浓度为0.1 mM−100 mM,可得产物1,3-丙二醇。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产1,3-丙二醇的方法,其特征还在于:甘油脱水酶来源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弗氏柠檬菌,短乳杆菌,梭菌属巴氏梭菌,布氏乳杆菌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481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页组件渲染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双深位货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