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2370.1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6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孙函子;刘全威;张崎;尚玉凤;王宁;张柯;庄永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498 | 分类号: | H01L23/498;H01L23/15;H01L21/5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苗娟;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腔体 双面板 金属环 三维立体封装 封装主体 水平设置 转换系统 外引线 盖板 封装 底板 金属化焊盘 一体化封装 敞口设置 垂直互连 堆叠结构 多层金属 技术实现 三维集成 陶瓷基板 通用性强 高可靠 应用 | ||
1.一种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包括LTCC双面板(1)和HTCC封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HTCC封装主体包括敞口设置的陶瓷腔体(2)、金属环框(4)、外引线(5)和盖板(3),所述金属环框(4)设置在陶瓷腔体(2)的顶部,所述盖板(3)设置在金属环框(4)上面;所述LTCC双面板(1)水平设置在陶瓷腔体(2)的内部,所述LTCC双面板(1)为多层金属化陶瓷基板,在LTCC双面板(1)的两面及陶瓷腔体(2)的内部底面(8)上分别设置金属化焊盘,所述外引线(5)水平设置在陶瓷腔体(2)底板(9)的外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腔体(2)的内侧面上设置相邻的上台阶(12)和下台阶(13),所述LTCC双面板(1)水平固定在下台阶(13)上;
所述上台阶(12)上设置金属化焊盘;
所述上台阶(12)和下台阶(13)对应设置金属化通孔(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引线(5)为可伐材料的Z型金属外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环框(4)为三明治结构,具体从下到下三层结构分别为可伐合金、Cu及可伐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腔体(2)采用AlN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TCC双面板(1)设置通气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TCC双面板(1)采用多层金属化Al2O3陶瓷基板。
8.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LTCC双面板(1)的两个面及陶瓷腔体(2)内部底面分别进行元器件组装及电路测试;
S102、将LTCC双面板(1)固定在陶瓷腔体(2)的下台阶(13)上,并通过金丝键合把LTCC双面板(1)与陶瓷腔体(2)上台阶(12)的金属化焊盘相连,然后连接相关元器件;
S103、把盖板(3)固定在陶瓷腔体(2)的金属环框(4)上,并密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中采用有机胶将LTCC双面板(1)粘接在陶瓷腔体(2)的下台阶(13)上。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I/F转换系统三维立体封装结构的封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3中采用平行缝焊将盖板(3)焊接在金属环框(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23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