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52236.1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11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彭红;周刚;王颖思;谢小保;陆舜盈;施庆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43/80 | 分类号: | A01N43/80;A01N43/90;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胡素丽;刘明星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抑制 细菌 真菌 生长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所述的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包括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和苦楝素。通过本发明的试验研究表明,将1,2‑苯并异噻唑啉‑3‑酮与苦楝素复配,对细菌和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组分都具有更好的效果,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明显的抑菌增效作用,能够很好的提高药效,降低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使用量,有利于人体健康和保护环境。本发明配方简单,配制容易,效果显著,应用范围和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和微生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
背景技术:
多种高效化学杀菌剂如季铵盐类、尼泊金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甲基异噻唑琳酮及其氯代物凯松(卡松)等,对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作用,特别是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已被广泛添加于化妆品、洗涤用品、个人护理产品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
美国人Goerdeler和Mittle在1963年发表了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并由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在1972年开发研制,2015年以后才首次引入中国并推广应用。常见的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有: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2-n-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2-甲基-4-异噻唑啉-3-酮(MIT)、5-氯-2-甲基-4-异噻唑琳-3-酮(CMIT)。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是一种杂环结构的化学合成产物,依靠杂环上的活性部分破坏微生物细胞内的DNA分子,从而抑制或者杀死微生物。异噻唑啉酮类杀菌剂,在水处理、化妆品、造纸、轻纺、水性涂料等领域广泛应用。它们的作用特点是抗菌能力强、应用剂量小、相容性好、毒性低等优点,并且它对多种细菌、真菌都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具有高效性、广谱、低毒、配伍性好、较宽的pH适用范围、能够自然生物降解等优点。
但由于上述化学杀菌剂的过于广泛应用甚至滥用,导致致病菌的耐药性正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目前多重抗药性菌株进化,增加“超级细菌”无法用可用药物治疗的概率。而随着真菌或细菌引起的皮肤病害日趋严重并可能危及人体生命安全,呼吁人类限制大规模使用化学杀菌剂,积极开发新产品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或替代化学杀菌剂在日化产品的使用。因此,创新方法,研发新产品抑制细菌或真菌感染迫在眉睫,一些天生带有杀菌能力的特殊植物被人们所关注,从植物中寻找天然的杀菌剂进行复配增效已成为潜在趋势。
在从天然植物中寻找具有杀菌杀虫活性物质的研究中,美国、印度等国家对印楝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已发现全世界约1600种以上植物具有优异的杀菌杀虫活性,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楝科植物,主要是苦楝、川楝和印楝。川楝是我国四川一带常见的绿化植物,具有滞尘、抑菌、杀菌作用。我国学者从上世纪50年代起开始了关于苦楝(包括川楝)的化学成分、药理、杀菌杀虫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苦楝素(Toosendanin)是从苦楝的树皮、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呋喃三萜类化合物,由C、H、O组成,分子量为574,分子式为:C30H38O11,结构如式(I)所示。
苦楝素作为天然杀菌剂、杀虫剂,对真菌、农业害虫具有很高的活性,同时,苦楝素作为一种植物性杀菌剂,在自然环境下易分解,对人、畜安全无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本发明通过1,2-苯并异噻唑啉-3-酮(BIT)与天然植物杀菌剂的复配得到新的复配物,该复配物具有提高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效果,从而减少BIT的使用量。
本发明的协同抑制细菌及真菌生长的组合物,包括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和苦楝素。
所述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和苦楝素的物质的量的比优选为1:20~40。
所述的1,2-苯并异噻唑啉-3-酮的浓度优选为0.1~0.2mM,所述的苦楝素的浓度优选为2~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未经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22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含仲丁灵的除草剂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含有苯唑草酮的除草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