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50496.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8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莹;杨秀梅;王海峰;周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7/382 | 分类号: | H04B17/382;H04L5/00;H04W24/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邓琪;杨希 |
地址: | 20005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频谱扫描 配置命令 终端设备 扫描 监测站 网络控制器 模式配置 基站 按序扫描 固定间隔 预设模式 指示信息 功耗 全网 跳频 发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基站或网络控制器为终端设备或监测站选择频谱扫描模式,其中,所述频谱扫描模式包括:按序扫描、区间扫描、固定间隔跳频扫描、预设模式扫描、随机扫描;步骤S2,所述基站或网络控制器向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发送频谱扫描配置命令,其中,所述频谱扫描配置命令中包含所述步骤S1中选择的频谱扫描模式的指示信息;以及步骤S3,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接收到所述频谱扫描配置命令后,执行相应的频谱扫描操作。本发明提高了全网的频谱扫描效率,降低了频谱扫描的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对无线通信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由于可用的无线频谱资源十分有限,造成了在相同的频段内,多重通信体制、多重通信系统长期共存的情况。例如,在223-235MHz频段范围内有不少频点会被多个部门不定期地占用,包括:电力部门用于部署电力无线通信系统,以推动智能电网的建设;地质矿产部用于遥测水位仪;水利部用于水文遥测;轻工业部用于电子吊秤;国家地震局用于数据传输;建设部用于数据传输;国家气象局用于数据传输等。以上部分用途的频点占用时间存在不确定性,通常为突发占用,这使得该频段的无线通信环境会频繁地发生变化。这种多系统共存的情况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在某个空间区域、频率范围、时间间隔、编码段内的干扰,严重影响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和数据流量。
为了避免使用相同频段的多个无线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无线通信系统应采用频谱扫描技术。通过频谱扫描,无线通信系统可有效评估各频率子带的干扰水平,动态选择无干扰或干扰较小的子带,优化通信质量,降低与异系统之间的干扰。
然而,由于终端设备的射频带宽和功率有限,并且终端设备在执行频谱扫描时需要中断其数据传输,因此当需要扫描的频率范围较大时,终端设备长时间地执行频谱扫描会带来较大的功耗和较长的数据中断时间。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基站需要对整个网络中的终端设备进行高效的扫描任务分配,从而全面实时地获得各子带的干扰状态。
现有的频谱扫描优化方案主要是针对频谱扫描的周期调度的优化,并未涉及对各终端设备或监测站的扫描对象的优化,以及对基站或网络控制器和终端设备或监测站之间的频谱扫描模式配置信令的设计。例如,专利《基于Wimax系统的上行频谱扫描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201110130632.6)中提出了一种根据预设的频谱扫描参数(需要频谱扫描的扇区、同步或异步的扫描工作模式和上行空帧调度频度)周期性地调度上行空帧,并在对应扇区的上行空帧数据区进行频谱扫描的方案;然而该方案针对的是对上行频谱扫描空帧调度的优化,而不涉及对各终端设备或监测站的频谱扫描对象的选择和优化。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以提高全网的频谱扫描效率,降低频谱扫描的功耗。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基站或网络控制器为终端设备或监测站选择频谱扫描模式,其中,所述频谱扫描模式包括:按序扫描、区间扫描、固定间隔跳频扫描、预设模式扫描、随机扫描;
步骤S2,所述基站或网络控制器向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发送频谱扫描配置命令,其中,所述频谱扫描配置命令中包含所述步骤S1中选择的频谱扫描模式的指示信息;以及
步骤S3,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接收到所述频谱扫描配置命令后,执行相应的频谱扫描操作。
在上述的频谱扫描模式配置方法中,所述步骤S1包括:所述基站或网络控制器根据一次或多次的历史频谱扫描结果、以及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的位置、功率、射频带宽和数据流量大小,为所述终端设备或监测站选择频谱扫描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04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