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蟑螂诱杀盒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50234.9 | 申请日: | 2018-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4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格非;唐嘉淇;黄健庭;罗鸣越;廖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A01M1/04;A01M1/2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18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蟑螂 绿僵菌 蟑螂诱杀盒 无纺布 生活习性 制作材料 蟑螂种群 豆油 顶盖 坡道 诱杀盒 沾染 爬坡 粘附 钻进 进食 瘫痪 黑暗 感染 死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蟑螂诱杀盒,采用黑色PP塑料作为制作材料,充分利用了蟑螂喜欢黑暗的环境的特性,同时,在基座上设置坡道,顶盖与基座之间形成蟑螂进出的空隙,也是充分利用了蟑螂喜欢爬坡和钻缝隙的生活习性。进一步,采用绿僵菌为药剂,并将所述绿僵菌为药剂与豆油混合粘附在无纺布上,将无纺布设置在基座上,当蟑螂通过缝隙钻进诱杀盒内会进食和沾染上绿僵菌,当其从盒中钻出后进入蟑螂种群中,通过接触等社会活动,感染下一批蟑螂,3‑4天后蟑螂瘫痪并死亡,达到灭蟑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生防疫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蟑螂诱杀盒。
背景技术
蟑螂是杂食性昆虫,食物种类非常广泛。各类食品,包括面包、米饭、糕点、荤素熟食品、瓜果以及饮料等等。在室外垃圾堆、阴沟和厕所等场所,它们又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甚而啃咬死去的动物。正是由于蟑螂到处爬行,无所不吃,它们沾染和吞入了很多病原体,再加上它们边吃边拉的恶习,成为一些病原体的机械性传播者。
现有技术中常采用蟑螂屋进行灭蟑,但是现有的蟑螂屋抓到蟑螂后需要借助人工进行灭蟑,操作不方便。另外,虽然也有在蟑螂屋里放置灭蟑药剂可以捕杀进入蟑螂屋内的蟑螂,但是,由于所使用的药剂不具有专一性,同时蟑螂屋不是开放结构,吃食了药剂的蟑螂无法回到群体中,不能对群体造成感染,导致灭蟑效果不佳。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蟑螂诱杀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蟑螂屋诱杀蟑螂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蟑螂诱杀盒,包括顶盖、底座本体,其中,所述底座本体包括:一基座;
柱体,用于与所述顶盖连接,所述柱体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药剂,用于诱杀蟑螂,所述药剂放置在所述基座上;
所述药剂为绿僵菌乳粉剂;所述顶盖与所述底座本体连接后,在所述顶盖与所述基座之间,形成供蟑螂进出的夹缝。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基座呈圆台状,圆台坡面与圆台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100。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柱体外部设置有螺纹,所述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螺纹相适配的螺纹槽,所述顶盖通过所述带螺纹的柱体与所述底座本体连接。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柱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中心点上。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药剂还包含有豆油,所述绿僵菌乳粉剂与豆油的质量体积比为0.1-1g:1ml。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绿僵菌乳粉剂与豆油的质量体积比为0.1-0.5g :1ml。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夹缝的宽度为0.5-1.5cm。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药剂附着在无纺布上。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无纺布的面积小于等于基座面积,且所述无纺布中间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的直径略大于所述柱体的直径。
所述的蟑螂诱杀盒,其中,所述蟑螂诱杀盒的顶盖、基座以及柱体所用材料为黑色塑料。
有益效果:本发明所提供的蟑螂诱杀盒,结构简单。在盒中所放置的药剂为绿僵菌,其具有一定的专一性,对人畜无害,同时还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蟑螂不会产生抗药性等优点。顶盖与基座之间留有夹缝,吃食、沾染绿僵菌的蟑螂可以回到种群中,对种群中的其他蟑螂进行传染,达到灭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蟑螂诱杀盒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大学,未经深圳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502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的野外昆虫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风能的跳甲诱捕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