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9823.5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89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孙军;杨泓斌;梁建新;江海峰;徐紫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鼎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横琴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式建筑 预制构件 数据库 模拟施工过程 单体建筑 技术保障 建立模型 建筑标准 建筑结构 建筑模型 模拟单元 模拟建筑 有效解决 整体协同 标准层 施工 三维 图纸 组装 住户 多样性 装修 风格 创建 优化 应用 改进 | ||
本发明公开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BIM数据库、拟定方案、建立模型、模拟建筑单元、标准层设计、整体协同、构件拆分及优化、模拟施工、实地装修;本发明通过基于BIM技术的数据库的创建,可以利用多种风格的建筑模型进行选择,在外形上比较多样化,使住户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且本发明利用BIM应用的技术保障,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实现设计三维表达,减少图纸量,有效解决专业间、预制构件间可能出现的碰撞问题,并能模拟施工过程,找出错漏碰缺,对具体施工有保障,缩短工期,同时,本发明不但能对单体建筑作出设计和改进,还能将建筑标准层设计,模拟单元整体,实现建筑结构各部位的分散和组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设计领域,尤其涉及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
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外形、风格等设计比较呆板,千篇一律,且现有的装配式设计方案不够灵活和多样,传统的二维设计容易出现问题,不能解决预制构件之间可能存在的碰撞问题,不能模拟施工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对具体施工没有保证,工期漫长,同时,现有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一般是对单体建筑设计的设计和改进,难以很好地实现多层建筑的组合设计和分散组装,并难以完成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设计,因此,本发明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该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通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BIM数据库
在BIM应用中,采集现实中的建筑设计风格和方向,构建一个建筑库,再模拟工厂加工的方式,以预制构件模型的方式来进行系统集成和表达,建立装配式建筑的BIM构件库,然后收集现实中建筑构件的型号,增加BIM虚拟构件的数量、种类和规格,逐步构件标准化预制构件库,再将多个构件组合,结合现实结构方案,将多个构件组合成不同的组件,将不同的组件组合成不同的结构,构建结构库,再模拟建筑中需要的设备,根据功能将各种设备分类建立设备库;
步骤二:拟定方案
采集选定区域的外部环境及相关地理信息数据,制作成图文数据,并根据户主的需求,拟定设计图纸和设计参数,收集户主对户型的功能要求;
步骤三:建立模型
根据步骤二中对户型的功能要求在BIM建筑库中,选择相应风格、尺寸的户型,并根据功能的差异作修改,从而来构建户型模型,再确定好装配式建筑的技术路线和产业化目标,拟定户型的功能和结构,制成设计方案,然后根据设计方案,在步骤一中的结构库中选择合适的结构,将结构组合入户型模型中,并将结构具体化为相应的构件,再对户型模型中的功能区进行划分,协调受力构件的布置,完成户型内设计;
步骤四:模拟建筑单元
将步骤三中的户型模型通过能够传递户型功能的结构接口组合成建筑单元,将内部结构中的构件经过有机整合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并利用共享的构件通过结构接口使各个户型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完成户型间设计,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建筑模型;
步骤五:标准层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鼎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鼎宸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98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