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783.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97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高卫东;刘建立;黄豪宇;王鸿博;朱博;傅佳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B15/00 | 分类号: | D06B15/00;D06B23/06 |
代理公司: | 无锡中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59 | 代理人: | 陆平 |
地址: | 214122 江苏省无锡市滨***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纱 粘连 烘房 筒组 预烘 烘干区 预烘区 烘干 相邻经纱 合并 出浆槽 导出辊 导入辊 导纱辊 烘筒 | ||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所述方法为:经纱出浆槽后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预烘区内设置有与各组经纱一一对应的预烘烘筒组,每组经纱通过对应预烘烘筒组进行预烘,各组经纱完成预烘后合并进入主烘干区进行烘干。所述烘房包括若干个预烘区和主烘干区,预烘区内设置有多个预烘烘筒组,每个预烘烘筒组包括若干个预烘烘筒,每个预烘烘筒组对应一个导入辊和一个导出辊,主烘干区内设置有多个主烘筒,预烘区和主烘干区之间设置有一个合并导纱辊。本发明通过对经纱分片预烘降低预烘烘筒上经纱数量,扩大相邻经纱间距,避免经纱粘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浆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及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背景技术:
为提高经纱承受反复多次拉伸和摩擦作用的能力,提高其可织性,需要对经纱进行上浆处理。上浆工序使用的浆液为含固率在1%-15%的固-液相均匀混合体系,其中浆料和助剂所占质量百分比在1%-15%之间,其余为水。在浆槽中,浆液经过浸透、挤压会进入经纱内部,与经纱内纤维之间形成良好的粘附,增加纱线的抗拉、抗弯等服役性能。在上浆过程中,当经纱根数较多,覆盖系数大于0.5时,相邻经纱间距小于0.01mm。这样将使得纱线排列不利于浆液的渗透,无法在经纱表面形成完整连续的被覆。为此,浆纱工序中往往会将纱线分到两个浆槽中,以增加纱线之间的间隙至0.05mm,使得纱线侧面能够充分吸附浆液。经纱在浆槽中经过浸压,出浆槽时含水率在35%-120%之间。出浆槽经纱含水率较高,在形成可以上机织造的织轴前,需要对浸浆后的经纱进行烘燥,以调控纱线含水率到合理范围,保证纱线的干燥。但是经纱出浆槽后,由于浆液的粘附、纱线表面毛羽的纠缠和经纱受压变形使经纱间隙变小等原因,会使得部分相邻经纱被粘附在一起。如图1所示的传统烘房结构,从图中可见,经纱纱片进入预烘区后,依次从各预烘烘筒上卷绕而过,当经纱根数较多,相邻经纱之间间隙过小,则相邻的经纱很容易产生粘连现象,而且,如图1所示,经过预烘区预烘之后的经纱纱片直接进入主烘干区进行烘干,那在预烘区粘连的经纱就会在主烘干区内进行固化,导致两根经纱粘连而无法轻易分开,如果粘附在一起的经纱不能较好的分离开,减少纱线之间的粘连,将使得经纱在织造时无法通过停经片、综丝、钢筘上的狭小缝隙和孔洞,在受到拉伸、摩擦等作用时造成经纱断头,降低生产效率,造成布面疵点和织物品质恶化。为此,需要在烘燥过程中将相邻粘附在一起的经纱分离开,保证单根经纱烘燥后表面浆膜完整,消除经纱之间的粘连。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烘房中经纱粘连的方法,该方法为:经纱出浆槽后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预烘区内设置有与各组经纱一一对应的预烘烘筒组,每组经纱依次绕经对应预烘烘筒组内的各个预烘烘筒进行预烘,各组经纱完成预烘后合并进入主烘干区,并依次绕经主烘干区内各烘筒进行烘干。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经纱分组的方式为:首先以相邻两根经线之间的间隙大于0.05mm为目标确定分组组数n,然后在分组时,任意n根依次排列的经纱不同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根据经纱直径d、浆槽宽度L、经纱数量n计算经纱在烘筒上的覆盖率P:
P=d*n/L;
其中,烘筒的有效长度等于浆槽宽度,当P>0.5,则将经纱分多个浆槽上浆,每个浆槽内的经纱对应一个预烘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经纱等分成多组进入烘房的预烘区,每组经纱依次绕经对应预烘烘筒组内的各个预烘烘筒进行预烘,降低每个预烘烘筒上经纱的覆盖率,增加每个预烘烘筒上相邻经纱之间的间距,从而有效避免经纱预烘过程中相互粘连的现象,保证单根经纱烘燥后表面浆膜完整。
本发明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消除经纱粘连的烘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7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茜草植物染红色纤维的纺纱方法
- 下一篇:一种定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