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警不当乘梯行为风险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546.4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2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郑益财;王晨;俞承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云安达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00 | 分类号: | B66B5/00;B66B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梯 语音对话 预警 管控 安全使用 电梯安全 风险预警 事故处置 事故发生 监控室 播报 前移 电梯 语音 管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警不当乘梯行为风险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步骤:S11.判断是否存在不当乘梯行为,若存在,则跳到步骤S12;S12.播报语音进行提醒;S13.判断所述不当乘梯行为是否停止,若否,则跳到步骤S14;S14.打开语音对话功能使得监控室值班人员进行语音对话劝阻。本发明可预警不当乘梯行为的风险,管控不当乘梯行为的风险,防止不当乘梯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提升文明安全使用电梯意识。将电梯安全管理从事后事故处置前移至事前风险预警、风险管控、达到化险为夷、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警不当乘梯行为风险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梯是人们生活中广为使用的垂直交通工具,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量的电梯事故分析统计已表明不当乘梯行为与电梯事故有着直接关系。
生活中,乘电梯时不仅小孩喜欢在轿厢内蹦跳、嬉闹,而且有精力充沛大人也爱在电梯内蹦达蹦达,还有的身体倾斜倚靠轿门乘座,更有甚者在轿厢里对着电梯、操纵盘、门撒尿也非只是不懂事的顽童。殊不知,诸如此类的不当乘梯行为的背后潜伏着极大事故隐患。
2017年7月17日,湖北钟祥11名小学生在参加完同学生日聚会后,电梯内蹦跳嬉闹致电梯急停被困,电梯里蹦跳11名小学生被困。
2018年5月12日,某男子在进入电梯后就起劲蹦跳起来,突然运行中的电梯门打开并聚停在层楼中间,刚活蹦乱跳的男子看到后瞬间吓呆、不知所措。
一妈妈带着孩子乘坐电梯下楼,孩子在电梯上乱按按钮、妈妈不制止,随后孩子又去拉电梯门、妈妈仍无视,紧接着孩子在电梯里蹦跳,妈妈依然无动于衷,当孩子再次把手放在电梯门上的时候,妈妈仍然视若无睹,事故终于还是发生了:此时正好电梯门打开,孩子的手指便跟着电梯往里收缩,就这样被夹进了门缝里,孩子吓得大哭,妈妈这才着急了起来。
2017年8月3日,浙江义乌篁园市场一电梯,因6岁男童在电梯里撒尿致电梯电路板短路,使电梯骤停在7~8层之间,并打开轿门,男童自行爬出时坠落至底坑,造成颅脑损伤多处骨折。
上述不当乘梯行为可能产生的风险有:
1.在轿厢内蹦跳、嬉闹可能使安全钳电气安全装置、限速器超速保护电梯安全装置、限速器绳电气安全装置因轿厢抖动、摇晃产生误动作致电梯骤停在非开锁区造成困人。
在轿厢内蹦跳、嬉闹还可能使门刀因轿厢的摇晃、倾斜而碰触门滚轮致电梯骤停在非开锁区造成困人或使门刀括碰、碰撞层门护脚板而造成损坏电梯设备等。
2.身体倾斜倚靠轿门乘座电梯可能产生剪切、挤压、坠落井道事故。
3.双手扒门拉门可能造成电梯困人故障、或可能产生手指被挤压夹伤、或可能产生身体被剪切、挤压,或坠落井道事故。
4.电梯内撒尿轻者肯定污染乘梯环境、重者可能损坏电路使电梯骤停在非开锁区造成困人,严重者可能产生剪切、挤压、坠落井道事故。
不当乘梯行为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但是现有的电梯都没有对不当乘梯行为进行检测以及预警的方案,还是无法避免不当乘梯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
公开号为CN 106927327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安全检测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在电梯自检模式中,获取曳引轮在电梯轿厢以预设速度运行预定高度时的曳引角度数据;根据所述曳引角度数据和预存曳引角度数据确定所述电梯的运行参数是否满足报警条件;若所述电梯的运行参数满足所述报警条件,则控制所述电梯进入故障报警状态。该电梯安全检测方法可以定期自动检测,克服了现有人工检测的缺点,解决了曳引钢丝等参数给电梯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该方法是对电梯自身的检查只能检测电梯自身是否出现异常情况而无法对不当乘梯行为进行检测以及预警,还是无法避免不当乘梯行为可能导致的事故发生。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云安达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云安达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