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的制作方法及铜镧氢氧发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7397.1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0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顺平;王炜炜;石瑞章;李贵利;王利刚;刘伟;王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10 | 分类号: | C22C1/10;C22C9/00;C22C9/04;C22C32/00;C01B3/04;B01J23/83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绍琳;李宣宣 |
地址: | 458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氢氧发生器 氢氧 熔融状态 氧化镧 重量份 铸造液 铸造成型 分解水 金属铜 陶瓷化 熔炼 电解 熔解 水中 铜水 脱模 制取 制作 浇筑 腐蚀 燃烧 钢铁 成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的制作方法及铜镧氢氧发生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电解制取氢氧成本高,铁分法获取氢氧的钢铁装置易耗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90‑110重量份的金属铜熔解成熔融状态的铜水;(2)向步骤(1)制得的熔融状态的铜水中加入10‑80重量份的氧化镧制得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液;(3)用步骤(2)制得的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液浇筑到铜镧氢氧发生器模型中铸造成型,脱模得铜镧氢氧发生器。本发明采用铜、锌、镧的按一定比例分别熔炼,使得氧化镧工作时不会陶瓷化,不腐蚀,成功分解水并产生巨大热能,达到理想的氢氧燃烧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氢氧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的制作方法及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
背景技术
世界上环保产品林林总总,形式各种各样。而不同领域,就燃烧而言,最环保燃烧方式莫过于氢氧燃烧。氢氧燃烧热值高,无污染物排放,燃烧还原后还是水。氢氧燃烧目前主要用于焊接切割、导弹燃烧等。但在普通的工业燃烧、民用燃烧等领域还没有被普及。
目前常用的氢氧制取的方式是氢氧电解制取,制取的氢氧燃烧产生大量热能。但是这种制取氢氧产生的方式成本较高,对于普通的企业和个人用户承担不起。也有人才用物理的铁分法获取氢氧,具体方法是将钢铁烧到700多度分解水获得氢氧。虽然能够分解水产生了氢氧,但钢铁的装置产生耗损,钢铁损坏成蜂窝状直到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电解制取氢氧成本高,铁分法获取氢氧的钢铁装置易耗损,提供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的制作方法及铜镧氢氧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材料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先将90-110重量份的金属铜熔解成熔融状态的铜水;
(2)向步骤(1)制得的熔融状态的铜水中加入10-80重量份的氧化镧制得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液;
(3)用步骤(2)制得的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液浇筑到铜镧氢氧发生器模型中铸造成型,脱模得铜镧氢氧发生器。
所述步骤(1)中向熔融状态的铜水加入20-80重量份的金属锌制成熔融状态的黄铜水后,步骤(2)中再向熔融状态的黄铜水中加入氧化镧制得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液。
所述的金属铜的用量为100重量份,金属锌的用量为40-60重量份,氧化镧的用量为30-60重量份。
所述的金属铜的用量为100重量份,金属锌的用量为50重量份,氧化镧的用量为50重量份。
一种铜镧氢氧发生器,包括燃烧机、铜镧合金筒和蒸汽管,燃烧机的喷火口处设有喷火筒,铜镧合金筒右端套接在喷火筒上、左端设有喇叭口;所述的蒸汽管伸进喷火筒内,蒸汽管的蒸汽喷头伸至铜镧合金筒的右端。
所述的铜镧合金筒的长度为400mm、内径为195mm。
所述的铜镧合金筒内设有叶片。
所述的叶片为三角形,三角形叶片在铜镧合金筒内成螺旋排列。
所述的叶片厚度为3mm,铜镧合金筒3筒壁的厚度为6mm。
本发明稀土氧化镧在温度高于1100度时变成陶瓷,变成陶瓷后分子饱和后分解水的功能就丧失了。如何将稀土氧化镧做成器皿,是本发明的关键。本发明采用低熔点的铜做载体,铜的熔点1083度,接近稀土氧化镧变陶瓷的温度,将铜熔解制备铜镧合金时,稀土氧化镧依然极易被陶瓷化。而高力黄铜的熔点为900-1000度,高力黄铜中含质量分数为65%的铜和24%的金属锌。高力黄铜的熔点比铜的低,就是因为锌的熔点低,拉低了黄铜的熔点,锌的熔点为419.5度。高力黄铜中加入的是24%的锌,但是加大锌的比例,熔点还会更低。高力黄铜加锌比例为24%是为了保证其硬度、强度,而本发明制做铜镧氢氧发生器,铸造成形,加工量很少,使用时不需要考虑硬度、硬度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鹤壁宝发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73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