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6148.0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3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云涛;石胜伟;蔡强;张勇;程英建;梁炯;李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军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管桩 连接端盘 螺纹端盘 管桩 预应力抗滑桩 排水 施工工艺 应急抢险 端头板 装配式 上端 下端 抗滑桩结构 顶部设置 防灾减灾 滑坡灾害 施工周期 依次连接 荷载 渐进 简易 滑坡 施工 治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抗滑桩结构包括管桩,管桩包括依次连接的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底部设置有端头板,上端设置有连接端盘,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下端设置有螺纹端盘,上端设置有连接端盘,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顶部设置有端头板,下端设置有螺纹端盘,相邻两管桩通过连接端盘和螺纹端盘固定连接。本发明适用于处于渐进破坏或加速破坏的滑坡灾害快速治理工程或应急抢险工程,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简易方便、经济投入小、承受滑坡荷载大、排水等特点,具有防灾减灾及应急抢险属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滑坡快速治理的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属于山区公路、铁路、城市人行通道、库岸、基础设施等交通、水利、建筑工程滑坡防治及病害结构加固领域。
背景技术
抗滑桩是穿过滑坡体深入于滑床的桩柱,用以支挡滑体的滑动力,起稳定边坡的作用,适用于浅层和中厚层的滑坡,是抗滑处理的主要措施。具有施工方便、安全可靠、能承受较大推力、可节省大量圬工等优点。抗滑桩最早应用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引入国内,在铁路、矿山和水电等行业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抗滑桩对滑坡体的作用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后滑体达到稳定状态。
抗滑桩之所以应用广泛,来源于较大的抗剪及抗弯能力,其可承受比抗滑挡墙、格构锚固等技术更大的滑坡推力。但在滑坡灾害研究中发现,有较大一部分滑坡处于渐进破坏或加速破坏阶段,及时防治滑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抗滑桩从挖孔、绑扎钢筋笼、浇筑抗滑桩、养护等施工过程来看,存在施工周期较长、阻滑触发时间久等问题,尤其是抗滑桩成孔,圆形抗滑桩采用机械成孔比传统方形抗滑桩采用人工挖孔时间缩短2倍以上,同时,抗滑桩养护周期也在28天以上,严重制约了施工周期。虽然后续研发了微型抗滑桩、钢管抗滑桩等结构,在抗滑桩成孔方面缩短了施工工期,但其承载能力却大大降低。
由上可见,现有的抗滑桩结构已不适宜于处于渐进破坏或加速破坏的滑坡灾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本发明适用于处于渐进破坏或加速破坏的滑坡灾害快速治理工程或应急抢险工程,具有施工周期短、施工简易方便、经济投入小、承受滑坡荷载大、排水等特点,具有防灾减灾及应急抢险属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装配式排水预应力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桩,管桩内设有预应力筋,管桩设有管桩内孔,管桩内孔中填充有碎石,管桩上径向设置有滤水孔,滤水孔贯通管桩壁与管桩内孔连通,一排水管穿入管桩内孔中,排水管连接有水泵,水泵连接有输水管;所述管桩包括依次连接的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底部设置有端头板,上端设置有连接端盘,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下端设置有螺纹端盘,上端设置有连接端盘,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顶部设置有端头板,下端设置有螺纹端盘,相邻两管桩通过连接端盘和螺纹端盘固定连接。
所述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的壁内均匀开设有用于预应力筋穿索的多个锚索孔。
所述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的内径相同,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的外径相同。
所述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Ⅱ型钢构混凝土管桩和Ⅲ型钢构混凝土管桩上均开设有滤水孔。
所述滤水孔均匀布置于管桩的桩长范围内,间距为2-3m,且在桩周范围内均匀布设为2-3孔,滤水孔直径为5-8cm,滤水孔周围包裹有土工布。
所述Ⅰ型钢构混凝土管桩长为2-3m,外径为30-80cm,内径为10-3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探矿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1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