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6126.4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9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胡芳弟;白瑞斌;苟晓丹;苟于强;张静;马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481 | 分类号: | A61K36/481;A61K47/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伊诺未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00 | 代理人: | 李戍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蜜炙红芪 饮片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是将新鲜红芪药材,抢水冲去泥土后直接切3~6mm厚片,加入25%的炼蜜,拌匀,放入蒸锅中蒸制30min,取出后在电热鼓风烘箱中90℃干燥,晾凉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蜜炙红芪饮片,与传统饮片相比,总多糖、总黄酮、芒柄花素等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均较高。从对比结果可以得知,蜜炙红芪饮片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结合的加工工艺简单可行,加工参数全程可控,总体成分组和指标性成分含量相比传统饮片均有显著提升,有利于制备出高品质的蜜炙红芪饮片,更容易实现自动化和全产业链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材饮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芪,也称“独根”,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Hedysarum poi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因其皮色红润,故称“红芪”,是甘肃省重要的道地药材之一。红芪作为传统中药,临床需炮制后入药,目前常见的红芪炮制品有生品及蜜炙品两种规格,蜜炙红芪主要用于补中益气,可治疗气虚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蜜炙红芪饮片的传统炮制方法为:先将红芪干药材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制得红芪生饮片。然后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红芪生饮片中拌匀,闷透,至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不沾手,晾凉,即得。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蜜炙红芪饮片传统炮制过程从干药材或生切饮片开始,需要“二次润药”,会导致有效成分流失。第二,蜜拌后需要炒制,需要说明的是炒制过程的火候难以掌握,且不同的加工场所和不同的加工者都有可能因火候、炒制时间不一致导致蜜炙红芪饮片的品质不一致。第三,蜜炙红芪饮片存在大量民间散在加工,饮片无法溯源,质量无法保证。
优质的蜜炙红芪饮片首先应满足片形整洁,厚度均一,指标性成分含量高的特点。红芪的化学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糖类等。其中红芪总黄酮具有抑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和抗氧化等作用。红芪多糖具有心肌细胞保护作用、抗补体活性、抗氧化作用等。芒柄花素作为红芪中重要的黄酮类成分,具有雌激素样作用、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等。除了指标成分外,特征指纹图谱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大小以及指纹图谱的整体特征也可反映红芪药材及饮片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即为了改善红芪饮片传统加工炮制过程繁琐且“二次润药”导致红芪饮片有效成分流失的现状,提供了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炼蜜:
取生蜂蜜置锅内,加入蜂蜜量1/3的沸水,中火加热至沸后,改小火加热至116~118℃,出现浅黄色有光泽的均匀小气泡,用手捻有黏性,手指分开无白丝出现时迅速出锅,即得到炼蜜;
2)红芪药材处理:
取新鲜红芪药材,抢水冲去泥土后直接切3~6mm厚片;
3)炼蜜闷润:
将步骤2)得到红芪切片中加入红芪切片重量百分比25%-45%的步骤1)得到的炼蜜,拌匀后闷润;
4)蒸制:
将步骤3)得到的闷润后红芪片置于蒸锅中蒸制30min-50min;
5)干燥:
将步骤4)得到的蒸制后红芪片置于电热鼓风烘箱中70℃-90℃干燥3h,晾凉后即得到蜜炙红芪饮片。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3)中,炼蜜加入量为红芪切片重量百分比的25%。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蜜炙红芪饮片的制备方法,所述步骤4)中,蒸制时间为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大学,未经兰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6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