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及轧制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45284.8 | 申请日: | 2018-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34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 发明(设计)人: | 翟冬雨;王攀峰;王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58;C22C38/48;C22C38/50;C22C38/44;C22C38/42;C22C38/46;C22C38/06;C21D8/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 地址: | 21003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x70m 深海 应变 管线 钢板 轧制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涉及冶金领域,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030%~0.050%,Si:0.10%~0.35%,Mn:1.40%~1.60%,P:0.010%,S<0.0020%,Nb:0.030%~0.070%,Ti:0.006%~0.020%,Ni:0.42%~0.50%,Cr:0.02%,Mo:0.20%~0.30%,Cu:0.02%,V:0.02%,Al:0.015%~0.050%,Ca:0.0005%~0.030%,Ceq:0.42,Pcm:0.18,余量为Fe和杂质。本发明提供了具有连续屈服性能的管线钢板,满足深海抗震区域服役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及轧制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石油天然气的需求日益增加,海洋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资源,石油开发后通过管道运输经济安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钢铁冶炼技术不断提升,已经成功开发了1500米深海、极低冻土区域、抗重酸性条件等服役条件下的管线产品,经实践验证,服役的钢板性能稳定,因此,根据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开发深海抗震区域的管道运输产品成为下一个开发热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030%~0.050%,Si:0.10%~0.35%,Mn:1.40%~1.60%,P:0.010%,S<0.0020%,Nb:0.030%~0.070%,Ti:0.006%~0.020%,Ni:0.42%~0.50%,Cr:0.02%,Mo:0.20%~0.30%,Cu:0.02%,V:0.02%,Al:0.015%~0.050%,Ca:0.0005%~0.030%,Ceq:0.42,Pcm:0.18,余量为Fe和杂质。
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超低碳、高镍的成分设计方案,提高了钢板的深海低温韧性性能,通过铌、钛的成分设计达到了细化组织晶粒度的目的,加入钼来提高钢板厚度方向的组织均匀性及钢板强度。
本发明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所述的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031%,Si:0.13%,Mn:1.45%,P:0.008%,S:0.0013%,Nb:0.068%,Ti:0.014%,Ni:0.43%,Cr:0.02%,Mo:0.23%,Cu:0.02%,V:0.02%,Alt:0.034%,Ca:0.0019%,Ceq:0.39,Pcm:0.18,余量为Fe和杂质。
前所述的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其化学成分及质量百分比如下:C:0.048%,Si:0.33%,Mn:1.55%,P:0.009%,S:0.0019%,Nb:0.036%,Ti:0.016%,Ni:0.48%,Cr:0.02%,Mo:0.28%,Cu:0.02%,V:0.02%,Alt:0.034%,Ca:0.0021%,Ceq:0.41,Pcm:0.18,余量为Fe和杂质。
前所述的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钢板的厚度为20mm~40mm。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的轧制工艺,奥氏体温度1120℃~1130℃,二开温度760℃~790℃,终轧温度为750℃~780℃,入水温度为710℃~720℃,采用超快冷冷却至260℃~300℃,辊速设定为1.0m/s~1.4m/s,加速度为0.008m/s2~0.013m/s2。
前所述的一种X70M深海抗应变管线钢板的轧制工艺,奥氏体温度1123℃,二开温度781℃,终轧温度为760℃,入水温度为719℃,采用超快冷冷却至288℃,辊速设定为1.3m/s,加速度为0.010m/s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5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