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超短周期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4813.2 | 申请日: | 2018-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05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春;马布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A01G18/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何健;李云 |
地址: | 65011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裂褶菌 菌株 及其 实体 超短 周期 栽培 方法 | ||
一种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超短周期栽培方法,所述的裂褶菌菌株命名为裂褶菌LZJ‑9(Schizophyllum commune LZJ‑9),已在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为2018年8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77。本发明开发了裂褶菌新品种,为填补裂褶菌种质资源提供了优良的亲本菌株。栽培周期,所栽培的子实体叶片肥,菌丝生长快且老化慢,菇峰整齐,产量高,质量优,口感独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裂褶菌隶属于真菌门(Eumycophyta),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裂褶菌科(Schizophyllaceae),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野生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陕西、山西、山东、江苏、内蒙古、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北、河南、湖南、广西、广东、海南、甘肃、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裂褶菌子实体幼嫩时可食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韧度较大,在治疗女性白带不正常等妇科病上有明显的功效。另外,裂褶菌所含裂褶菌多糖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表明其在抗肿瘤、防衰老、增强记忆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裂褶菌菌株选育及其栽培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裂褶菌菌株的栽培周期维持在25-40天,周期的不稳定对市场的供需影响较大,此外,由于裂褶菌生物学转化率较低,通常在20-30%之间,造成菌包营养浪费问题突出,因此选育一株周期短而稳定、高产的菌株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裂褶菌菌株及其子实体的超短周期栽培方法,以解决目前裂褶菌菌株栽培周期相对较长、产量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裂褶菌菌株,所述的裂褶菌菌株命名为裂褶菌LZJ-9(SchizophyllumcommuneLZJ-9),已在保藏单位保藏,保藏单位名称: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简称CCTCC,保藏日期为2018年8月29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18577。
本发明所述裂褶菌菌株的菌丝体形态特征如下:白色,茸毛状,气生菌丝发达,基生菌丝浓密粗壮,菌落边缘整齐。
一种裂褶菌菌丝体,为培养裂褶菌LZJ-9得到的菌丝体。
一种裂褶菌子实体,为栽培裂褶菌LZJ-9得到的子实体。
本发明所述裂褶菌子实体的超短周期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母种准备:将保存在冰箱中的裂褶菌LZJ-9母种活化,接入到PDA培养,25℃避光培养7d;
2)原种制备:按照质量百分比将麦粒48~52%、木屑28~32%、麦麸16~20%、轻质碳酸钙0.5~1.5%、石膏0.5~1.5%混合配制原种培养基,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8%,装瓶、灭菌、接种活化的母种,在25℃条件下避光培养13~15d,至菌丝满瓶;
3)栽培种制作:按照质量百分比将木屑46~50%、麦麸23~27%、棉籽壳14~16%、玉米粉7~9%、菜籽饼1~3%、轻质碳酸钙0.5~1.5%、石膏0.5~1.5%混合配制栽培培养基,搅拌均匀,控制含水量58%,然后装袋、灭菌、冷却到常温,打孔,接种制备好的原种;
4)菌丝培养:接种原种后采用胶带封袋口,放进培养室,菌丝在温度25℃±1℃、湿度60~70%的条件下避光培养8d,菌丝不必满袋,待长满接种孔外延半径6~7cm时转入出菇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南菌视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48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蛹虫草高产培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红托竹荪无公害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