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2786.5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7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孙德宇;徐伟;余镇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7/18;G06F1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李相雨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供暖 负荷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每个计算时间步长的得热总量和传热总量;其中,所述得热总量包括室内发热总量和房间太阳辐射得热总量;所述传热总量包括房间通过围护结构传热量和房间通风换热量;根据所述室内发热总量、所述房间太阳辐射得热总量、所述房间通过围护结构传热量和所述房间通风换热量分别计算供冷负荷和供暖负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建筑供冷供暖负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节能是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筑领域能源消耗的数量巨大,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计算建筑供冷供暖负荷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采用DOE-2和Energyplus、以及DeST等动态计算工具进行建筑供冷供暖负荷计算,核心思想是基于房间热平衡方程,对建筑供冷供暖负荷动态热过程模拟计算,得到不同气象条件和使用状况、空调系统送入不同的冷热量的条件下建筑物内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利用空调设备模型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模拟,进而计算出建筑供冷供暖负荷需求以及能耗。但是,上述的动态负荷计算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时间尺度相对较短,一般为1h或更少,计算复杂,计算量巨大,所花费的计算时间较多。2)动态计算中为了求解热平衡方程,往往需要不断迭代,因而计算不稳定,不易收敛。3)由于建筑热湿过程和控制方式非常复杂,影响因素繁多,动态计算方法在处理时仍需假设和简化,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模拟结果仍然存在偏差。4)由于动态计算中所需输入参数较多,部分参数取决于用户对软件熟练程度和个性经验,存在差异,因此导致计算结果差异较大,从而得到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而这对于工程上建筑的合规评估造成了较大困扰,限制了建筑设计向性能化方法升级。
因此,如何避免上述缺陷,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建筑供冷供暖负荷,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
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每个计算时间步长的得热总量和传热总量;其中,所述得热总量包括室内发热总量和房间太阳辐射得热总量;所述传热总量包括房间通过围护结构传热量和房间通风换热量;
根据所述室内发热总量、所述房间太阳辐射得热总量、所述房间通过围护结构传热量和所述房间通风换热量分别计算供冷负荷和供暖负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能够准确、快速地计算建筑供冷供暖负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建筑供冷供暖负荷的计算方法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平均修正系数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拟合曲线;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以北京市为例各朝向的太阳直射辐射平均修正系数;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冷热源供暖空调能耗计算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实例房间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7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