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记物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2206.2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跃梅;贾冰寒;赵小灵;宋健;王金龙;姚晨赫;商雪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致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北京慧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43 | 代理人: | 吉海莲;鲍晓芳 |
地址: | 1000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族性乳腺癌 标记物 分子标记物 检测乳腺癌 乳腺癌 早期诊断试剂 高危人群 基因治疗 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 治疗靶点 试剂盒 评估 制备 样本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为MYC基因或MYC蛋白,并进一步证实MYC在乳腺癌样本中表达上调。利用该分子标记物制备家族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试剂或试剂盒,能够更早期、更便捷地检测乳腺癌高危人群中乳腺癌变的发生、发展趋势。同时利用该分子标记物检测乳腺癌还为基因治疗、药物治疗等临床应用提供了治疗靶点和重要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记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逐年递增,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且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发年龄段比世界平均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为威胁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然而,由于大部分乳腺癌缺乏针对性治疗靶点,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手段进行干预,不能有效地降低其复发、转移及死亡风险,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遗传因素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约10%的乳腺癌与遗传相关。在早发性乳腺癌案例(<35岁)中,30%以上由遗传因素所致。BRCA1和BRCA2是最早被鉴定,也是最常见的家族遗传性乳腺癌特征基因。随着相关新技术的应用,已有大量基因陆续被报道与乳腺癌相关。这些基因大致可以分为“高风险”与“低至中度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其中“高风险”易感基因包括:BRCA1和BRCA2(在年轻人中发病率高得多);而PTEN,TP53,CHEK2,TGFβ1,PALB2和ATM属于“中度风险”乳腺癌易感基因。研究表明,40岁以前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女性中,约1%被发现携带p53基因的突变;30岁以前被诊断为乳腺癌患者的女性中,多达4%携带p53基因的突变。携带PTEN同源缺失突变的女性,其患乳腺癌的风险为25-50%,这在年轻女性中更为常见。PALB2基因突变的女性,患乳腺癌和胰腺癌的风险增高。另外还有90个常见“低度风险”突变。上述这些变异仅仅解释了37%的家族性乳腺癌的风险。尚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家族性乳腺癌发病风险找不到对应的致病基因。
家族性乳腺癌是指一个家族中有两个或以上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员患乳腺癌,占乳腺癌总体的5-7%。与散发性乳腺癌相比,家族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更高,且年轻(<40岁)早发性患者,预后更差,存活率更低。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有一个一级亲属患病的个体,其乳腺癌发病的概率为5.5%;有两个一级亲属患病的个体,其发病率为13.3%。Evans等人进一步的回顾分析表明,与正常对照人群相比,有一级亲属患乳腺癌的家族个体,其发病率增加2-4倍。家族遗传性在年轻早发乳腺癌群体中较为常见。可见,探索寻找族性乳腺癌相关基因,将为家族性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指导。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记物及其在诊断试剂、试剂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的:
首先,本发明提供一种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记物,所述标记物为MYC基因或MYC蛋白。
优选的,所述MYC基因或MYC蛋白在乳腺癌样本中表达上调。
优选的,所述检测表达上调的方法包括基因水平检测和蛋白水平的检测;优选的,所述检测MYC基因表达上调的方法包括qRT-PCR、全外显子组测序、基因芯片;所述检测MYC蛋白表达上调的方法包括免疫组化、Western blot、iTRAQ技术。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一种筛选评估家族性乳腺癌风险的标志物MYC的方法,所述方法如下:
(1)通过iTRAQ联合质谱方法筛选家族性乳腺癌外周血样本中差异表达的蛋白;
(2)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家族性乳腺癌外周血样本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致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致成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2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