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互方法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41564.1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07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周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贾玉;朱惠琴 |
地址: | 5238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对象 终端 显示屏幕 触控体 感应区 上方区域 突出显示 智能交互 误操作 凸起 检测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互方法及终端,属于智能交互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若检测到触控体进入所述终端的感应区,确定与所述触控体对应的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目标对象,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显示屏幕的上方区域;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突出处理。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具有位于显示屏幕上方的感应区,当触控体进入所述终端的感应区后,终端就可以根据触控体的动作和/或位置等判断出用户想要的目标对象,并突出所述目标对象(包括突出显示和/或目标对象所在位置的显示屏幕凸起)。此时,由于目标对象被终端突出,因此用户不容易看错目标对象,也不容易发生误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智能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互方法及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终端相关技术的进步,终端(例如智能手机等)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各种应用的界面也越来越繁多,越来越复杂。不管是正常用户还是身体机能有一定缺陷的用户,在繁杂的终端应用操作中,都会遇到一个共同的问题——误操作。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1)界面内容过密,不能准确找到或触摸想要的对象;2)控件尺寸过小或者响应区域有偏差,用户感觉点到了,但是还是点错了;3)用户本身身体有缺陷,如老花眼、手抖,甚至失明之类的,影响了用户的操作精度。
若用户的误操作概率较大,影响用户与终端之间的交互,那么将导致用户体验差,并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信心。因此,针对误操作问题,目前已有了一些应对方式,例如,调整界面布局、突出重点,拓展其他交互方式,推出定制机型(如老年机和盲人机等),等等。但是,目前的这些应对方式虽然降低了误操作概率,但也有很多缺陷,如:识别率低,使用功能减少等。
因此,当前亟需操作简单、交互方便,可以有效降低用户误操作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交互方法,以解决现有终端的误操作率高的问题,并避免现有降低终端误操作的方案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屏幕的终端,包括:
若检测到触控体进入所述终端的感应区,确定与所述触控体对应的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目标对象,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显示屏幕的上方区域;
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突出处理。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互方法,应用于具有显示屏幕的终端,所述终端的显示屏幕包括多个升降点,所述升降点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升降点的高度与所述显示屏幕的平面的高度一致,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升降点凸出所述显示屏幕的平面;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预设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幕上的至少一个升降点处于第一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或者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具有显示屏幕,包括:
目标对象获取模块,用于若检测到触控体进入所述终端的感应区,确定与所述触控体对应的所述显示屏幕上显示的目标对象,所述感应区位于所述显示屏幕的上方区域;
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突出处理。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具有显示屏幕,所述终端的显示屏幕包括多个升降点,所述升降点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升降点的高度与所述显示屏幕的平面的高度一致,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升降点凸出所述显示屏幕的平面;所述终端还包括:
预设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预设信息;
第三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信息控制所述显示屏幕上的至少一个升降点处于第一状态、处于第二状态或者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15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终端设备的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