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41014.X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71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久梗;汝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Q10/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业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321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73007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量 预测 建设工程 原始数据 灰色模型 沉降 分工 施工 检验 钢尺 残差检验法 电子水准仪 数列 沉降监测 高程测量 函数变换 离散数据 施工设施 视距测量 水准测量 铁路路基 累加 关联度 光滑度 灰色GM 水准仪 隆起 埋设 变形 配备 | ||
本发明属于高程测量;横向视距测量;分开点间的水准测量;水准仪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在铁路路基处出埋设沉降标,利用电子水准仪配备钢尺进行沉降监测,根据施工设施分工况,并获取累计沉降值或隆起值变形值;利用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累加数列;建立灰色GM(1,1)模型,分工况对经过函数变换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值作为变形量的模拟值;变形量的模拟值作为预测值,采用变形量的模拟值指导建设工程后续施工;检验分工况预测值的精度,采用后验差检验法、关联度检验法和残差检验法。本发明增加了离散数据的光滑度。通过分工况对原始数据进行预测,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程测量;横向视距测量;分开点间的水准测量;水准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20世纪80年代,邓聚龙教授提出了灰色系统理论,该理论经过研究发展,现已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中,灰色GM(1,1)模型以其所需样本少、样本不需要规律性分布、计算工作量小等优点在变形预测中得到了较大应用。利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有效地预测,能够及时在变形达到预警值前调整施工参数,使施工过程安全可靠,从而减小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实现信息化管理。GM(1,1)模型的实质是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累加,弱化数据的随机性,得到满足指数函数分布规律的累加数列,以此提高离散数据的光滑度。建设工程施工领域中用于周边变形量预测的数据勉强符合甚至不符合级比变化的范围要求。模型建立前,很难得通过级比演算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建设工程施工的工序繁多且复杂,每个工序都可能使变形量发生突变,而突变数据会在整体模型预测时对除初始值外的每个值造成影响,以致于降低模型精度。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模型建立前,很难得通过级比演算的基础数据。
(2)建设工程施工的工序繁多且复杂,每个工序都可能使变形量发生突变,突变数据会在整体模型预测时对除初始值外的每个值造成影响,降低模型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所述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包括:
(1)在铁路路基处出埋设沉降标,利用电子水准仪配备钢尺进行沉降监测,根据施工设施分工况,并获取累计沉降值或隆起值变形值;
(2)利用函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累加数列;
(3)建立灰色GM(1,1)模型,分工况对经过函数变换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值作为变形量的模拟值;
(4)变形量的模拟值作为预测值,采用变形量的模拟值指导建设工程后续施工;
(5)检验分工况预测值的精度,采用后验差检验法、关联度检验法和残差检验法。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收集每个工况的沉降值。
进一步,所述步骤五实际变形值与预测值对比验证。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用于预测建设工程施工周边变形量灰色模型的方法的信息数据处理终端。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交通大学,未经兰州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10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