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播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40893.4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13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谌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H04W76/11;H04W7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10008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输 方法 配置 终端 网络 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播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该方法包括:确定网络侧设备分配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在所确定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上进行Sidelink数据发送和/或接收;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终端可以准确获取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从而在准确的资源位置进行数据接收,不需要在整个资源池检索;从而降低接收终端耗电量,降低接收终端处理数据传输时延,还能够使接收终端快速获知直通链路的反馈资源,降低反馈时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在直通链路上的单播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背景技术
设备间直接通信是V2X(vehicle to everything)系统的典型通信方式。相互靠近的设备和设备之间允许直接进行设备之间的直接通信。为了便于描述,定义设备和设备之间的直通链路为Sidelink链路,网络与直接通信设备之间的蜂窝通信链路称之为D2N(Device to Network,设备到网络)链路,或称Uu接口。直接通信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D2D链路又称为Sidelink链路,或称为PC5接口。
直接通信的设备可以均是在网的,或者均是脱网的,还可以是部分设备在网部分设备脱网。所谓在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设备位于3GPP直接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所谓脱网即参与直接通信的设备不在3GPP直接通信载波覆盖范围内。
典型的直接通信场景包括如下三种:
直接通信设备之间一对一通信(单播通信);
一个设备一次可以给一个通信群组里的所有设备发送相同数据(组通信);
一个设备一次可以给所有附件的设备发送相同数据(广播通信)。
直接通信支持两种资源分配方式:
第一种资源分配方式为:网络侧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mode 1),即由网络侧(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Sidelink BSR(Buffer state reporting,缓冲区上报),在Uu接口上为终端分配直通链路资源的方式。
第二种资源分配方式为:终端自主选择资源的资源分配模式,即终端自行从预配置或者网络广播的发送资源中选择一个资源进行直接通信链路的发送。
在网络侧调度的资源分配模式时,只需要给发送终端分配资源,接收终端只需要在接收资源池中进行数据检测。这种方式对于接收终端只需要进行一对一传输的情况,因为接收终端总是检测整个资源池,会造成1)接收终端耗电量大;2)接收终端处理时间慢,造成数据传输时延;3)当NR(新空口)引入接收端到发生端的反馈时,可能造成反馈时延长和不能及时确定反馈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播传输方法、配置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直通链路的单播过程中接收终端在接收资源池中进行数据检测导致终端耗电量大、处理时间慢、数据时延长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直通链路Sidelink上的单播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包括:
确定网络侧设备分配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
在所确定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上进行Sidelink数据发送和/或接收。
其中,所述终端为Sidelink单播传输的发送终端和接收终端,所述确定网络侧设备分配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包括:
获取网络侧设备为发送终端分配的小区内唯一标识RNTI;
根据发送终端的RNTI,确定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
其中,所述根据发送终端的RNTI,确定所述网络侧设备分配的Sidelink单播传输资源,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408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增材基板平面畸变补偿方法
- 下一篇:光伏电池片焊接系统和电池组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