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9846.8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060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程铸洪;宁晓龙;史宏艺;白维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G65/26 | 分类号: | C08G65/26;C08G65/30;C08G18/50;C09D175/08;C09D5/18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聚醚多元醇 全水 喷涂发泡 聚合单体 三聚氰胺 小分子醇 起始剂 醇胺 氮磷 聚醚 制备 催化剂 聚氨酯技术领域 泡沫尺寸稳定性 产品粘度 氮气氛围 反应活性 加热混合 聚合反应 泡沫应用 喷涂体系 互溶性 亲水性 重量份 可调 | ||
本发明涉及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三聚氰胺1~10份、醇胺2~50份、高官起始剂5~50份、氮磷化合物1~50、小分子醇2~50份、催化剂0~10份和聚合单体5~90份。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三聚氰胺、醇胺、高官起始剂、氮磷化合物、小分子醇在氮气氛围下加热混合;(2)向上述混合组分中加入催化剂;(3)加入聚合单体聚合反应得到粗聚醚,粗聚醚经过脱单体处理得到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本发明产品粘度低,亲水性强,提高了体系的互溶性,反应活性可调,所制泡沫尺寸稳定性好,适于全水喷涂体系的泡沫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属于聚氨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聚氨酯工业传统使用的发泡剂“氟氯烃”(CFC)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1991年世界各国共同“蒙特利耳”国际公约,对氟氯烃等破坏臭氧的物质生产和使用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因此聚氨酯工业一直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发泡剂的更新换代工作。水作为发泡剂最优势的地方在于易得,安全和零ODP。水发泡的原理是水与异氰酸酯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留在泡孔中作为发泡剂。该体系ODP值为零,无毒,环保,成本低,对设备和生产环境没有特殊要求,是发泡剂替代的一条重要路线。
随着聚氨酯硬泡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人们对其阻燃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添加型阻燃剂是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但是添加型阻燃剂存在易迁移、不能持久保持阻燃效果和破坏泡沫物理性能等缺点。阻燃多元醇的出现,完美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常规阻燃聚醚存在粘度高、互溶性差等问题。
水作为硬泡发泡剂的缺点是:由于没有物理发泡剂的加入,降低了体系的稀释效应,体系粘度升高,影响各组份充分混合;由于水和异氰酸酯生成二氧化碳发泡同时还生产大量聚尿,聚脲的存在使得泡沫变脆,强度降低等。近年来全水发泡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但主要还在保温领域,技术集中在助剂和配方发泡技术的开发。用于全水发泡的聚醚多元醇研制相对落后,在全水发泡上技术上更多的体现在配方开发上面,虽有进步但终究不能完好地解决比如制品泡沫尺寸稳定性差,全水发泡体系粘度高互溶性差,泡沫发脆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将阻燃元素引入全水聚醚分子中研发了一种全水喷涂发泡的聚醚多元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全水喷涂发泡用聚醚多元醇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
本发明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所述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原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
三聚氰胺1~10份、醇胺2~50份、高官起始剂5~50份、氮磷化合物1~50、小分子醇2~50份、催化剂0~10份和聚合单体5~90份。
所述醇胺为三异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醇胺和/或一乙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高官起始剂为蔗糖和/或山梨醇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氮磷化合物为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氨基乙基膦酸、氨基磷酸二苯酯和/或氨基三亚甲基膦酸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小分子醇为甘油、丙二醇、二乙二醇和/或二丙二醇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催化剂为二甲胺、咪唑和/或三甲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聚合单体为环氧乙烷、环氧丁烷、环氧丙烷和/或环氧氯丙烷中的一种或两种。
一种如前所述的全水喷涂发泡用阻燃聚醚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三聚氰胺、醇胺、高官起始剂、氮磷化合物、小分子醇在氮气氛围下加热混合;
(2)在特定条件下向上述混合组分中加入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一诺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98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分子聚醚多元醇的高效合成新工艺
- 下一篇:全氟烷基乙醇聚醚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