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端电位器信号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39818.6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61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 发明(设计)人: | 梅朝阳;万心超;周宝林;沈宸;李光磊;刘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 |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谢德珍 |
| 地址: | 332007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短路 电位器 断线 自动检测电路 测试电压发生器 控制电路 放大器 供电电路连接 电位器信号 输入端 输出端连接 供电电路 检测结果 自动检测 可检测 全面性 实时性 组结构 上报 检测 | ||
一种四端电位器信号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装置,由四组结构相同的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组成,每组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中,输入端一端与四端电位器连接,输入端另一端与电位器供电电路连接,电位器供电电路与放大器、A/D采样电路连接,A/D采样电路与A/D采样控制电路连接,A/D采样控制电路与测试电压发生器连接,测试电压发生器与电位器供电电路连接,放大器与输出端连接;通过设置测试电压发生器与A/D采样电路,用于自动检测四端电位器的全部引线的断线情况,还可检测引线之间相互短路情况,并将检测结果上报A/D采样控制电路,具有检测全面性、实时性、可靠性高、实用性强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四端电位器信号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四端电位器作为传感器的控制电路很多,如在转动角度信号处理的控制电路中,且在转动角度信号处理的控制电路中通常采用多电位器通道、多冗余的设计方法,因此电位器引线势必增多,而电位器信号需通过接插头、引线引出,不可避免易产生引线接触不良、断线及短路等故障。
为及时发现引线接触不良、断线及短路等此类故障问题,研制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四端电位器信号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四端电位器信号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装置,由四组结构相同的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组成,每组断线短路自动检测电路包括输入端、输出端、电位器供电电路、放大器、测试电压发生器、A/D采样控制电路及A/D采样电路,输入端一端与四端电位器连接,输入端另一端与电位器供电电路连接,电位器供电电路与放大器、A/D采样电路连接,A/D采样电路与A/D采样控制电路连接,A/D采样控制电路与测试电压发生器连接,测试电压发生器与电位器供电电路连接,放大器与输出端连接,输入端包括第一引线~第三引线、接地线,放大器包括第一运放;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引线分别与A/D采样电路、电位器供电电路的第一电容及第五电阻连接;
第二引线分别与A/D采样电路、测试电压发生器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放大器的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
第三引线分别与A/D采样电路、电位器供电电路的第二电容及第七电阻连接;
放大器的第十电阻分别与A/D采样电路、第七电容、输出端连接,第七电容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测试电压发生器通过第四电阻与A/D采样控制电路连接。
在本发明中,在A/D采样控制电路与第四电阻之间设置有隔离电路;在A/D采样控制电路与A/D采样电路之间设置有隔离电路。
在本发明中,测试电压发生器包括第一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二电阻的一端与第三电阻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第二二极管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另一端与第四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还与第一电阻并联。
在本发明中,电位器供电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五电阻与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第七电阻与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二电容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放大器还包括第六电阻、第八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一运放分别与第六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第一运放还与第八电阻并联,第九电阻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第三电容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第四电容的另一端与接地线连接。
在本发明中,A/D采样电路由采样集成电路、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一电阻、稳压器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九江分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98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