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39069.7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84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肖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中车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Q7/00 | 分类号: | B60Q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金宇平 |
| 地址: | 2393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警示牌 智能警示牌 传动轴 从动轮 滚轮 底座 滚轮轴 连接杆 主动轮 转动轴 车用 下端 微处理器芯片 滚轮轴套 连接底座 事故现场 支撑滚轮 轴承固定 回收 传动带 手机 轴承 对称 驾驶 路边 贯穿 移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包括底座、滚轮和滚轮轴,底座下端对称设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轮轴连接,底座下端中部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滚轮轴套装从动轮,且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内部贯穿传动轴,且传动轴两端设有轴承,且轴承固定连接底座,传动轴中部套装从动轮,本发明警示牌使用时,能实现警示牌自身移动置车后方指定位置,便于警示牌的安放,驾驶人可离开事故现场,在路边等待,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需要回收警示牌时,此设计便于警示牌的使用和回收,此智能警示牌内部设有微处理器芯片,可通过手机APP连接,控制警示牌的前进和后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
背景技术
汽车三角警示牌是由塑料反光材料做成的被动反光体,驾驶员在路上遇到突发故障停车检修或者是发生意外事故的时候,利用三角警示牌的回复反光性能,可以提醒其它车辆注意避让,以免发生二次事故,驾驶员应该在来车方向50米以外设置警示牌;在高速路上应该在100米外设置警示牌;特别注意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说,下雨天或在拐弯处,一定要在150米外放置警示牌,这样才能让后方的车辆及早发现,夜间车辆出事时,摆放警示牌尤为重要。
现有的警示牌需要通过人工放置在指定位置,在放置警示牌时来回需要很长时间,驾驶人在道路中行走,存在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夜间能见度较低,容易导致二次事故。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车用智能警示牌,包括底座、滚轮和滚轮轴,底座下端对称设有滚轮,滚轮通过滚轮轴连接,底座下端中部设有转动轴,且转动轴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另一端设有支撑滚轮,滚轮轴套装从动轮,且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主动轮,主动轮内部贯穿传动轴,且传动轴两端设有轴承,且轴承固定连接底座,传动轴中部套装从动轮;
底座上端设有第一支撑杆,,且第一支撑杆设有固定杆,第一支撑杆左端铰链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内部设有滑槽,第一支撑杆右端铰链第三支撑杆,且第三支撑杆下端设有固定孔,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内部镶嵌反光布。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底座内部设有电机和蓄电池,且电机连接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底座对应传动带设有通孔,且传动带贯穿通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固定杆左端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干,固定杆右端设有滑套,且滑套套装堵头外壁,且堵头滑动连接滑套。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支撑杆对应第二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设有条形槽。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三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处设有滑杆,且滑杆滑动连接滑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警示牌使用时,转动连接杆,使支撑滚轮贴合地面,支撑滚轮起到支撑作用,保持警示牌的稳定性,此时底座倾斜,转动第三支撑杆,并推动堵头嵌入固定孔中,将第三支撑杆固定,启动电机,蓄电池给电机供电,主动锥齿轮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转动,使传动轴转动,从而使主动轮转动,带动从动轮转动,使滚轮转动,此设计,结构简单,能实现警示牌自身移动置车后方指定位置,便于警示牌的安放,驾驶人可离开事故现场,在路边等待,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
2、本发明警示牌需要回收时,电机反向转动,警示牌回到驾驶员身边,拨动堵头与固定孔分离,转动第三支撑杆,使第三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嵌入第一支撑杆的条形槽中,转动连接杆,使支撑滚轮位于底座下方,此设计便于警示牌的使用和回收,此智能警示牌内部设有微处理器芯片,可通过手机APP连接,控制警示牌的前进和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中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中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90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