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39034.3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833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鹏;田兵;袁智勇;李立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线路 电流 测量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的测量方法,只需要获取待测导线在三个单轴磁传感器的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一磁感应强度、第二磁感应强度、第三磁感应强度以及三个单轴磁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就可计算出待测导线的电流值,实现对待测导线电流的测量。同时,对于三个单轴磁传感器,只要保证三个单轴磁传感器位于同一直线,且该直线与待测导线不共面,三个单轴磁传感器的磁敏感方向同方向且平行于三个单轴磁传感器所在的直线即可。在安装时,无需固定一次回路导线与三个单轴磁传感器的相对位置,进而减小了安装难度,提高了测量准确性。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的测量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效果如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检测领域,特别涉及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是电力系统中必须要测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反映了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电力系统优化运行、控制、保护等功能必不可少的输入变量。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测量到线路电流,并且测量的精度和响应速度应满足电力系统不同功能的要求。
传统电力系统线路的交流电流主要采用电流互感器进行测量,但电流互感器体积大、重量重,串联在一次回路中,安装要求高,并且基于互感原理的电流互感器不能准确测量线路电流中的直流电流;采用霍尔效应原理的电流传感器能够测量直流电流,但是也需要将霍尔电流传感器串联在一次回路中,安装不方便,同时,霍尔电流互感器也需要磁芯,因此重量较重。近年来,随着磁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向异性磁电阻,巨磁电阻及隧道磁电阻等磁传感器被引入电力系统中,用于测量线路电流,虽然利用单个磁传感器制作的电流传感器不需要与一次回路直接接触,不需要铁芯或者磁芯;但是必须固定一次回路导线与磁传感器的相对位置,也就是说对单个磁传感器的安装要求极高,安装稍有偏差就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由此可见,如何克服传统的利用单个磁传感器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电流进行测量时,由于安装难度大导致的测量准确性低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电力系统中线路电流的测量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利用单个磁传感器对电力系统中的线路电流进行测量时,由于安装难度大导致的测量准确性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力系统中线路电路的测量方法,包括:
分别获取待测导线在第一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一磁感应强度、在第二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二磁感应强度、在第三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三磁感应强度以及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之间的相对距离;
依据所述第一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二磁感应强度、所述第三磁感应强度以及各所述相对距离计算所述待测导线的电流值;
其中,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位于同一直线,所述直线与所述待测导线不共面,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的磁敏感方向同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直线。
优选地,所述分别获取待测导线在第一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一磁感应强度、在第二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二磁感应强度、在第三单轴磁传感器磁敏感方向上产生的第三磁感应强度具体包括:
预先测出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的第一比例系数、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的第二比例系数以及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的第三比例系数;
为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和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施加直流电压以获取所述第一单轴磁传感器输出的第一电压、所述第二单轴磁传感器输出的第二电压以及所述第三单轴磁传感器输出的第三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90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