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38763.7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1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凡 |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44499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输入端 电流采集电路 电压采集电路 单片机 充放电控制电路 充电控制电路 电流信号 电压信号 均衡电路 电动车 输出端 新能源 单片机输出端 输入端电连接 采集 报警电路 报警信号 充电电流 充电电压 使用寿命 双向连接 电连接 阈值时 过充 发送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均衡电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均衡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输出端与分别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报警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双向连接;本发明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的检测,通过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将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发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当采集到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超过阈值时,能够发出报警信号,避免蓄电池过充,从而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管理电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发展迅速,其动力源采用将多个电池模组串联在一起从而为汽车供电,由此,存在电池数目较多,因而对于其电池的状态以及性能的监测也较复杂。
充电电池的好处是经济、环保、电量足,适合大功率、长时间使用的电器。充电电池本身的良好特性,使得其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大多数充电电池的不足之处在于对充电器的要求比较苛刻,对保护电路的要求较高。尤其当充电的电流过大时,容易造成充电电池和充电装置的损坏,因此,如何在过流充电发生时及时报警,排除或避免故障,就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在蓄电池发生过流充电时及时报警的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能源电动车充电控制电路,包括:蓄电池、单片机、电压采集电路、电流采集电路和均衡电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分别通过电压采集电路的输入端、电流采集电路的输入端、均衡电路的输入端与单片机电连接,所述单片机输出端与分别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报警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充放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双向连接;
所述电压采集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稳压器W1、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光耦合器Q1;所述电阻R7的一端分别与稳压器W1的正极、接地端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器W1的参考极、电阻R5、电阻R6之间的连线相连,稳压器W1的负极分别与电阻R4的一端、光耦合器Q1的负极相连,稳压器W1的负极与光耦合器Q1的负极之间的连线依次串接电容C3、电阻R5、电阻R6后与接线端子M1相连,光耦合器Q1的正极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4的另一端、电阻R2的一端、VCC电源端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光耦合器Q1的集电极相连,光耦合器Q1的发射极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容C1的一端、单片机的ADC端相连,二极管D2的负极与VCC电源端相连,光耦合器Q1的发射极与电容C1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阻R1后接地,电阻R1与电容C1的一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容C2后接地,电容C1的一端与单片机的ADC端之间的连线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连,二极管D1的正极与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电流采集电路包括: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容C4、电容C5和放大器A1;所述放大器A1的同相输入端串接电阻R10后与接线端子M2相连,电阻R10与接线端子M2之间的连线依次串接电阻R8、电阻R9后与-15V电压相连,放大器A1的反相输入端分别与电阻R11的一端、电容C4的一端相连后接地,电阻R11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4的另一端、放大器A1的输出端相连,放大器A1的输出端串接电阻R12后与单片机的ADC端相连,电阻R12与单片机的ADC端之间的连线串接电容C5后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凡,未经兰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87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气压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集成辅助对位功能的电动汽车无线充电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