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搅拌车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6727.7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53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林;方丽君;周荣强;于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20/15 | 分类号: | B60W20/15;B60W10/06;B60W10/08;B60W10/26;B60W1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宗力;王宝筠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动力控制 控制策略 运行工况 机动车辆 搅拌车 混合动力系统 燃油经济性 控制要求 申请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搅拌车,其中,所述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包括第一控制策略、第二控制策略和第三控制策略,通过所述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即可满足具有第一负载的机动车辆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时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要求,并在各个运行工况下,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提高机动车辆在不同的运行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动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搅拌车。
背景技术
为了降低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采用燃油和电能作为混合动力的机动车辆应运而生。
混合动力机动车辆中的混合动力系统中通常包括发动机、动力电池和至少一个驱动电机,当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连接方式为并联时,我们称其为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当发动机与驱动电机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时,我们称其为串联混合动力系统。无论是并联混合动力系统还是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现有技术中对于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方法主要针对于机动车辆的行驶工况,使机动车辆能够在行驶过程中达到省油的目的。但是当机动车辆还包括其他固定负载时,由于其运行工况较为复杂,现有的混合动力控制方法难以满足这些机动车辆各种工况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控制方法、系统及搅拌车,以满足具有第一负载的机动车辆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时的混合动力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机动车辆在不同的运行工况时省油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应用于机动车辆,所述机动车辆包括动力电池、发动机、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一负载,所述混合动力控制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第一工况指令时,进入第一控制策略,所述第一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发动机和/或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或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利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负载工作;
当接收到第二工况指令时,进入第二控制策略,所述第二控制策略包括: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发动机和/或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或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当接收到第三工况指令时,进入第三控制策略,所述第三控制策略包括: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如果否,则控制所述发动机停止工作,利用第二驱动电机接收所述动力电池输出的电能驱动所述第一负载工作;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发动机控制第一驱动电机发电,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和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控制所述第一负载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发动机和/或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或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利用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负载工作包括:
判断所述动力电池的剩余电量是否大于第二预设值,如果是,则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在机动车辆需求扭矩大于发动机当前输出扭矩时,利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接收动力电池的电能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在所述机动车辆需求扭矩小于发动机当前输出扭矩时,利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接收发动机输出的扭矩进行发电,以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利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接收动力电池的电能驱动所述第一负载工作;
如果否,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发电,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输出的电能驱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负载工作。
可选的,所述控制所述发动机工作在预设工作区间,利用发动机和/或第一驱动电机驱动所述机动车辆行驶或为所述动力电池充电,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工作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7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