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广温区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36180.0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82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凯;潘江;王玉刚;魏传喆;曾佳旭;余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导热系数 测量 测量装置 导热系数 压紧件 温区 不锈钢 测量实验 测量效率 改变测量 固定探头 恒温装置 快速测量 螺纹密封 盛液装置 实验腔体 竖直向下 液体对流 铂电阻 多温区 硅胶片 实验腔 探头 减小 排出 斜槽 密封 记录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广温区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为了解决现有液体导热系数测量精度较低,测量时间长,无法多温区的问题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通过不锈钢压紧件固定探头,使探头始终保持竖直向下,减小液体对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通过不锈钢压紧件上的斜槽排出实验腔中的空气,采用硅胶片加螺纹密封保证实验腔体的密封实现液体导热系数的精确测量。2.通过恒温装置改变测量腔的所处温度,并通过铂电阻测量盛液装置的温度值并记录实现不同温度下液体导热系数的测量。3.基于hot‑disk测量实验腔中的液体的导热系数,可快速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提高了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hot-disk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尤其适用于易挥发,广温区,高精度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是由盛液器,hot-disk薄膜,固定件组成。盛液器一般采用开式容器,因hot-disk薄膜在测量液体导热系数过程中无法保证竖直向下导致易产生对流进而影响测量精度,开式容器无法准确测量易挥发(如酒精)液体的导热系数且无法测量不同温区的待测量液体的导热系数,从而限制了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精度,多温区的液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该装置采用了特殊的薄膜固定件,能保证测量过程中探头薄膜的竖直向下以及盛液装置内部空气的排出,同时该装置的外接恒温水浴装置不仅能提供高稳定性的温度环境保证测量的精度而且可以改变待测液体的环境温度从而测量出待测液体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实现液体导热系数广温区的测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特殊薄膜固定件保证hot-disk探头在测量时维持竖直向下从而有效减少待测液对流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可保证装置在注射待测液时盛液装置内部空气的排出;通过注液孔将待测液注入盛液装置存储待测液体;使用硅胶片与螺栓完成密封,阻止待测液外流;将测量装置放入导热装置并整体紧贴放入恒温水浴桶槽中,恒温水浴桶外部包裹保温层并通过耐温管与恒温槽相连保证水浴桶内部温度的稳定;盛液装置设计有铂电阻测温孔,铂电阻连接数字万用表并通过labview程序在电脑上实时测量待测液所处环境的温度值,获取稳定的温度得到待测液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常数热分析仪连接hot-disk探头,提供测量所需的参数输出与输入并通过所连接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实验结果的计算与分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减少了液体对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提供稳定的广温区的实验环境获取温度对液体导热系数的影响,并能实现酒精等易挥发液体的精确测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保护的一些实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不锈钢压紧件简图。
图2是本发明盛液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导热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恒温装置示意图。
图5是整个装置的系统结构简图。
图中1-不锈钢压紧件,2-斜槽,3-测量腔,4-不锈钢加工件,5-探头固定架,6-密封硅胶垫,7-液体连通孔,8-密封螺纹孔,9-注液孔,10-固定架螺纹孔,11-铂电阻温度计测试孔,12-不锈下部耐温管口钢圆柱,13-矩形槽道,14-移动螺纹棒孔,15-恒温水浴桶,16-,17-上部耐温管口,18-恒温水浴桶空心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大学,未经中国计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61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