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及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34927.9 | 申请日: | 2018-09-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9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坤;袁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7/00 | 分类号: | E21F7/00;E21B7/18 |
| 代理公司: | 苏州集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9 | 代理人: | 安纪平 |
| 地址: | 123099***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瓦斯 抽采 可变径 射流空化 增产装置 喷嘴 射流单元 钻杆 腔体 有效影响范围 施工工程量 工作效率 喷射方向 施工程序 前端部 转动 填补 侧面 延伸 应用 | ||
1.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前到后依次安装在煤矿瓦斯抽采钻杆腔体的喷嘴(1)、可变径射流单元(2)、射流空化单元(3),所述射流空化单元(3)通过可变径射流单元(2)与喷嘴(1)相连通,所述喷嘴(1)在可变径射流单元(2)的控制下延伸出煤矿瓦斯抽采钻杆腔体的前端部,并实现喷嘴(1)的喷射方向向煤矿瓦斯抽采钻杆的侧面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1)在可变径射流单元(2)的控制下延伸出煤矿瓦斯抽采钻杆腔体的前端部,并实现喷嘴(1)的喷射方向向煤矿瓦斯抽采钻杆的侧面转动,转动角度为9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径射流单元(2)包括变径机构(21)和变径控制机构(22),所述变径机构(21)用于改变喷嘴(1)的喷射方向,增加射流空化的范围,所述变径控制机构(22)用于推动变径机构(21)前移,并控制变径机构(21)的变径范围;
所述射流空化单元(3),用于空化注入的液体,并通过可变径射流单元(2)与喷嘴(1)相连通,实现对煤层的射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4),所述控制器(4)分别与可变径射流单元(2)、射流空化单元(3)相连接,用于根据煤矿瓦斯抽采进度分别控制可变径射流单元(2)、射流空化单元(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机构(21)为空心多连杆结构,且包括连接杆(202)、转动杆(203)和变径杆(204),
所述连接杆(202)的一端通过高压水管(5)与变径控制机构(20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202)另一端的底部与变径杆(204)的下端部相铰接,所述转动杆(203)的一端部铰接在连接杆(202)的外壁上,所述转动杆(203)的另一端部与变径杆(204)的上端部相铰接,且转动杆(203)的两个端部均U型开叉结构,所述变径杆(204)的另一个端部与喷嘴(1)相连接;
所述变径控制机构(22)为液压拉线变压球结构,且包括钢球体(205)、拉线(206)、液压缸(201)和复位弹簧(207),所述钢球体(205)设置在射流空化单元(3)输出端口内部,用于打开或者关闭变径控制机构(22)与射流空化单元(3)的连通,所述射流空化单元(3)输出端口延伸入液压缸(201)内,所述复位弹簧(207)设置在液压缸(201)的内壁前端部用于复位液压缸(201),所述钢球体(205)还通过拉线(206)与液压缸(201)的内壁相连接,所述液压缸(201)通过高压水管(5)与连接杆(202)固定连接,所述拉线(206)用于限制液压缸(201)的位移长度,
所述射流空化单元(3)减小压力,所述钢球体(205)后移,关闭变径控制机构(22)与射流空化单元(3)的连通,射流空化单元(3)的压力驱动液压缸(201)前移,所述连接杆(202)在变径控制机构(202)内液压缸(201)前推下延伸出煤矿瓦斯抽采钻杆腔体的前端部后,所述转动杆(203)上拉变径杆(204)且连接杆(202)前推变径杆(204),使变径杆(204)沿着连接杆(202)与变径杆(204)连接处完成90°的转动,实现喷嘴(1)的喷射方向向煤矿瓦斯抽采钻杆的侧面转动9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可变径射流空化煤矿瓦斯抽采的增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空化单元(3)为液流空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49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