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减振结构及船舶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31534.2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292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5 | 
| 发明(设计)人: | 茆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7/00 | 分类号: | B63B17/00;B63B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船舶减振结构及船舶。船舶减振结构包括螺旋桨上方允许海水进入的舱室,所述舱室底部设置有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有若干减振孔。减振孔的设置使得外板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得作用于外板上的激励力减小,进而由外板传递到船舶其他区域的激励力减小,以减小整个船舶的振动;海水可以由减振孔进入到舱室内,激励力由外板和减振孔传递到舱室内的海水中,舱室内的海水起到吸振的作用,进一步减小传递到船舶其他区域的激励力。通过分析得出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绝大部分作用外板上,通过切断和减少作用于外板上的激励力,从而大大减小传递到船舶其它区域的激励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减振结构及船舶。
背景技术
现代船舶中,由于船用主机制造的进步,使主机振动激励力越来越小,而螺旋桨成为船舶振动激励力的最大来源,并导致船体振动超标,影响船舶使用的舒适性。
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小螺旋桨产生的激励力,在船舶尾部安装复合减振结构,复合减振结构包括设于船体尾部螺旋桨上方区域的船底板、平台、后舱壁与前舱壁,船底板上设有多个阻振质量,以阻碍振动能量的传递,船底板与平台组成薄板共振吸声装置,船底板、平台、后舱壁与前舱壁组成封闭腔体结构,封闭腔体结构内设有阻尼装置与钢球,阻振质量、阻尼装置与钢球三者共同构成冲击减振装置。现有技术中的复合减振结构尽管起到了减振的作用,但是需要在船舶上另外设置阻振质量、阻尼装置和钢球,使得减振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减振结构,以简化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减振结构,包括螺旋桨上方允许海水进入的舱室,所述舱室底部设置有外板,所述外板上设置有若干减振孔。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孔分布于一长方形区域内,且所述长方形位于所述螺旋桨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当所述长方形的四条边相等时,所述长方形的边长大于或等于螺旋桨的直径;当所述长方形相邻的两边不相等时,所述长方形的短边长度大于或等于螺旋桨的直径。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孔的面积小于或等于0.5m2。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孔为椭圆孔。
作为优选,所述椭圆孔的长轴沿所述船舶的宽度方向延伸。
作为优选,相邻的所述椭圆孔的间距大于或等于所述椭圆孔的长轴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舱室内设置有隔板,所述舱室包括第一舱室和第二舱室,所述第一舱室与所述减振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减振孔为圆孔、方形孔和/或椭圆孔。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船舶,以简化船舶减振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低。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船舶减振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减振孔的设置使得外板的面积减小,从而使得作用于外板上的激励力减小,进而由外板传递到船舶其他区域的激励力减小,以减小整个船舶的振动;海水可以由减振孔进入到舱室内,激励力由外板和减振孔传递到舱室内的海水中,舱室内的海水起到吸振的作用,进一步减小传递到船舶其他区域的激励力。
通过分析得出螺旋桨产生的激振力绝大部分作用外板上,通过切断和减少作用于外板上的激励力,从而大大减小传递到船舶其它区域的激励力。
由于船舶上原有的舱室结构的设计即使海水进入也不会影响船舶的航行,本发明利用舱室的这种设计原理,直接在舱室的外板上开设减振孔即可达到减振的目的,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对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影响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15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海面防台风的船体
 - 下一篇:一种海洋浮标的加固结构及其加固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