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811130259.2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76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06 |
发明(设计)人: | 秦家辉;徐向南;董继扬;许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4/08 | 分类号: | G01N24/08;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陈丹艳 |
地址: | 361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核磁共振 代谢 数据 融合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样本收集:收集代谢组学研究的实验样品,对实验样品处理得到正常样品A和疾病样品B;
(2)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对实验样品进行一维核磁共振氢谱和液相色谱-质谱实验,将得到的谱图进行处理得到每行为实验样本、每列为代谢物信息的二维矩阵,分别为NMR数据集和MS数据集;
(3)使用Diffreg检验计算MS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对NMR数据集的p值,选择Diffreg检验p值小于0.05的或者前10%小的变量,这些变量即为MS数据集中对NMR数据集有补充信息的变量,作为MS补充变量集;
(4)使用Diffreg检验计算NMR数据集中每个变量对步骤(3)中的MS补充变量集的p值,保留前10%至20%小的变量,将新得到的NMR补充变量集与步骤(3)中的MS补充变量集结合起来,所得的新数据集即为核磁共振与质谱的融合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一维核磁共振氢谱实验在布鲁克DRX 500MHz谱仪上完成,实验温度设置为298K,采集实验样品的一维核磁共振氢谱;液相色谱-质谱实验在Agilent 1260LC ABSciex QTrap 5500MS系统上完成,每个实验样品正负模式下各检测一次获取其代谢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一维核磁共振氢谱的谱图数据,使用MestReNova软件进行定标、相位校正、基线校正、谱峰对齐,删除残余的溶剂峰和基线点,再进行分段积分和归一化处理,得到NMR数据集;液相色谱-质谱的谱图数据,使用MultiQuant对谱峰进行积分,然后使用QC样本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MS数据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中使用Diffreg检验筛选具有补充意义的变量的具体方法为:
①数据准备:将步骤(2)中的NMR数据集或者步骤(3)中的MS补充变量集数据集作为Xlocal,将步骤(2)中的MS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变量或者步骤(2)中的NMR数据集中的每一个变量作为Xre,针对每一个Xre构建X=Xlocal+βXre,其中β为Xre的系数;Y为对应每一个样本的标签;
②数据划分:将X分割为两部分Xin与Xout,其对应的响应分别为Yin与Yout;
③Screening:利用第一部分数据Xin,分别计算在限制βi=0,i∈A下的模型与未限制模型中参数β的估计和以及相关变量的集合和
④p值计算:利用第二部分数据Xout,分别计算两个模型的对数似然函数
和
并计算其似然比统计量
同样,利用其渐近分布或排列检验计算LR的p值;其中,X代表等待检验的数据矩阵,Y代表对应的标签,β为要加入至待测矩阵的待检验变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核磁共振和质谱的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使用Diffreg检验删除扩展数据集中的冗余变量的具体方法为:保留Diffreg算法中p值中前10%小的变量。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代谢组学数据融合方法在代谢组学稀疏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3025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