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及其安装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29801.2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41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泽江;朱辉;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04C2/34 | 分类号: | E04C2/34;E04H9/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众恒智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9 | 代理人: | 刘华平 |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防爆 及其 安装 方法 | ||
1.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爆墙本体,所述防爆墙本体由多块防爆板拼接而成,所述防爆板包括左面板(2)、右面板(4)、顶面板(3)、底面板(5)、正面板(6)和背面板(7),所述左面板(2)和所述右面板(4)分别位于所述防爆板的左右两侧端部,且所述左面板(2)和所述右面板(4)均与所述正面板(6)和所述背面板(7)焊接相连,所述顶面板(3)和所述底面板(5)分别位于所述防爆板的上下两侧端部,且所述顶面板(3)和所述底面板(5)均与所述正面板(6)和所述背面板(7)焊接相连,所述左面板(2)、所述右面板(4)、所述顶面板(3)、所述底面板(5)、所述正面板(6)和所述背面板(7)合围形成了一个方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轻质膨胀蛭石(8),所述左面板(2)开设有“T型”的凹腔(21),所述左面板(2)的左侧边设有用于插接的插板(22),所述右面板(4)设有与所述插板(22)相配合的插槽(45),所述右面板(4)设有滑槽(44),所述滑槽(44)内设有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轴(43),且所述转轴(43)可在所述滑槽(44)内自动滑动,所述转轴(43)固定连接有与所述凹腔(21)相对应的呈“L型”的连接块(42),所述右面板(4)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块(42)放置的放置槽(41),所述正面板(6)设有用于支撑的上卡槽(61)和下卡槽(62);
所述右面板(4)开设有与所述滑槽(44)相垂直的调节槽(46),且所述调节槽(46)配有与之相对应的限位块,所述正面板(6)开设有与所述调节槽(46)相连通的连通调节槽(63);所述转轴(43)靠近所述调节槽(46)的一侧端面开设有便于移动所述转轴(43)的移动槽(47);
所述轻质膨胀蛭石(8)采用重量百分比50~60%的膨胀蛭石、15~25%的粉煤灰漂珠、5~15%的聚合无机凝胶和10~15%的石膏粉所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板(6)和所述背面板(7)为铝板、气凝胶防火板或无磁不锈钢板,且所述正面板(6)和所述背面板(7)为长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槽(61)和所述下卡槽(62)配 设有用于支撑所述防爆板的支撑杆(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9)包括第一支撑杆(91)和第二支撑杆(92),所述第一支撑杆(91)呈“L”型,且在其拐角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杆(92)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91)的短边开设有用于限定所述支撑杆的固定限位孔(93),所述固定限位孔(93)配设有固定限位杆(9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防爆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无机凝胶采用重量百分比20-30%的聚磷酸、20-25%的磷酸铝、5-10%的玄武岩纤维绒丝、5-10%的磷酸二氢铝、5-15%的硅酸镁、30-40%的硅酸钠、5-10%的聚合氯化铝铁、以及5-10%的纳米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所组成。
6.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移动式防爆墙的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防爆板运输至需要安装的地点;
S2:将一块防爆板直立,然后将支撑杆插入上卡槽和下卡槽中,并进行锁定;
S3:将固定限位杆穿过固定限位孔砸入地表以下,进行支撑杆的固定限位;
S4:将另一块防爆板的连接块掰出,通过调节槽使两连接块相对滑动,使之靠近在一起;
S5:将步骤S4中的防爆板对准已固定在安装位置的防爆板的凹腔,再将两防爆板进行对接,当两防爆板对接好后,再通过调节槽使两连接块背向滑动,使连接块上凸起的形状与凹腔内的凹陷的形状相配合对两防爆板的连接进行固定,然后将限位块放入调节槽内,锁定两防爆板的固定连接状态;
S6:再将支撑杆插入后一块防爆板的上卡槽和下卡槽内,并进行锁定,然后采用固定限位杆进行限位固定;
S7:重复步骤S4-S6,根据防爆墙的长度要求,将多块防爆板连接在一起,形成防爆墙,完成移动式防爆墙的安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未经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98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纤维水泥复合夹芯密肋板
- 下一篇:基于形状记忆合金的带隙可控超材料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