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气吸附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28810.X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73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涛 |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分解 吸附组件 安装环 废气输出管道 废气输入管道 废气吸附系统 热回收装置 高温气体 隔热管道 吸附箱 吸附 连通 废气 第一电磁阀 室内 固定设置 加热组件 均匀间隔 控制组件 受热 内侧壁 圆环状 导通 预设 围住 抽出 截止 分解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气吸附系统,包括:控制组件、废气输入管道、废气输出管道、吸附箱、一圆环状的安装环、多个用于吸收预设种类的废气的吸附组件、热回收装置、多个高温分解室;废气输入管道以及所述废气输出管道分别与所述吸附箱连通,所述安装环设置于所述吸附箱内,所述多个吸附组件均匀间隔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壁上,每一所述高温分解室分别用于将该多个吸附组件中的一个吸附组件围住,使得该吸附组件吸附的废气受热分解,热回收装置分别通过隔热管道与所述多个高温分解室连通以用于将高温分解室内的高温气体抽出或者向所述高温分解室注入高温气体,所述隔热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其导通与截止的第一电磁阀,高温分解室内设置有加热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废气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吸附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在排放工业废气时,为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都会将废气中的一些种类废气进行吸附或者沉淀后再进行废气排放。一般采用涂布有特殊材料的吸附元件进行废气吸附。但是,随着吸附的进行,吸附元件中积累了比较多的废气的凝结物,导致废气的吸附效率为逐渐降低甚至消失,导致废气吸附率较低且吸附速度较慢。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气吸附系统,具有提高废气吸附效率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废气吸附系统,包括:控制组件、废气输入管道、废气输出管道、吸附箱、一圆环状的安装环、多个用于吸收预设种类的废气的吸附组件、热回收装置、多个高温分解室;
所述废气输入管道以及所述废气输出管道分别与所述吸附箱连通,所述安装环设置于所述吸附箱内,所述多个吸附组件均匀间隔地固定设置于所述安装环的内侧壁上,每一所述高温分解室分别用于将该多个吸附组件中的一个吸附组件围住,使得该吸附组件吸附的废气受热分解,所述热回收装置分别通过隔热管道与所述多个高温分解室连通以用于将所述高温分解室内的高温气体抽出或者向所述高温分解室注入高温气体,所述隔热管道上设置有控制其导通与截止的第一电磁阀,所述高温分解室内设置有加热组件;
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加热组件、所述热回收装置以及所述第一电磁阀电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一个高温分解室内的吸附组件上的废气吸附沉淀物分解后,控制所述热回收装置将该高温分解室的气体抽出并注入另一个高温分解室以分解另一个吸附组件上的废气吸附沉淀物。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所述吸附组件包括吸附管以及填充于所述吸附管内的吸附填充材料,所述吸附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该高温分解室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该基板上的两相对的顶板与底板,以及设置于该基板上的两个侧板,安装环的内侧壁的局部、基板、顶板、底板以及该两个侧板围成该高温分解室。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该安装环的内侧壁设置有弹性层,该侧板的朝向该安装环的内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层,该侧板与该安装环的内侧壁弹性抵接,以实现密封。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所述废气输入管道、废气输出管道与该吸附箱之间分别设置有电磁阀以控制导通与截止。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还包括气压传感器以及气体冷却压缩罐,所述气体冷却压缩罐与所述热回收装置连通;所述气压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热回收装置内,用于检测所述热回收装置内的废气的气压,并在气压大于预设值时将所述热回收装置内的废气排出预设量到所述气体冷却压缩罐中。
在本发明所述的废气吸附系统中,所述高温分解室内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检测值控制所述加热组件的加热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涛,未经陈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88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