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型烧结窑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28546.X | 申请日: | 2018-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341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 发明(设计)人: | 袁潘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19/00;F27D9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筒 吸热管 铜制 轴线方向 环保型 烧结窑 窑体 管状结构 烧结过程 烧结技术 循环水泵 圆锥螺旋 出水管 回流管 接水管 输水管 引水管 水箱 烧水 适配 余热 室内 | ||
本发明公开了烧结技术领域内的一种环保型烧结窑装置,包括处理室、窑体、导热筒,处理室内设有循环水泵、输水管、接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水箱、引水管,导热筒内设有至少两个由铜制成的铜制吸热管,铜制吸热管呈现为圆锥螺旋管状结构,且铜制吸热管的轴线方向与导热筒的轴线方向相适配。可利用窑体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来烧水,提升热能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烧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环保型烧结窑装置。
背景技术
烧结窑装置,主要用于砖头、砂轮、透水阀芯等物件的烧制作业,其包括处理室、设置在处理室内的、用于烧结作业的窑体,还包括与窑体内腔相连通的、竖直延伸的、用于排出窑体内腔热量的导热筒,处理室顶部设有出热口,导热筒上端与处理室顶部相连且导热筒与出热口相连通,处理室顶部还安装有锥筒状的、上端大下端小的导热锥筒,导热锥筒下端与出热口相连通。
但是,烧制过程中产生的废热通过导热筒直接排到外部大气中,导致热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烧结窑装置,可利用窑体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来烧水,提升热能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环保型烧结窑装置,包括处理室、设置在处理室内的、用于烧结作业的窑体,还包括与窑体内腔相连通的、竖直延伸的、用于排出窑体内腔热量的导热筒,所述处理室顶部设有出热口,所述导热筒上端与处理室顶部相连且所述导热筒与出热口相连通,所述处理室顶部还安装有锥筒状的、上端大下端小的导热锥筒,所述导热锥筒下端与出热口相连通,所述处理室内设有循环水泵、输水管、接水管、出水管、回流管、水箱、引水管,所述导热筒内设有至少两个由铜制成的铜制吸热管,所述铜制吸热管呈现为圆锥螺旋管状结构,且所述铜制吸热管的轴线方向与导热筒的轴线方向相适配;
所述循环水泵的泵出端、输水管、接水管、铜制吸热管的进水端依次连接且连通,所述铜制吸热管的出水端、出水管、回流管、水箱依次连接且连通,所述循环水泵的吸入端通过引水管与水箱连接且连通,所述处理室设有PLC控制器,所述循环水泵受PLC控制器控制;
所述接水管上设有可控制其通断状态的、与PLC控制器相连的上游电磁阀,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可控制其通断状态的、与PLC控制器相连的下游电磁阀;
所述出水管上设有与PLC控制器相连的、用于监测出水管内水温的温度传感器;
所述处理室顶部安装有用于封堵导热锥筒的密封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利用窑体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来烧水,提升热能的利用率;使用时,先关闭上游电磁阀和下游电磁阀,保持住铜制吸热管中的水,随着铜制吸热管不断吸热,铜制吸热管中的水不断升温,在温度升至一定程度时,温度传感器将温度信号传递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控制上游电磁阀和下游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使得循环水泵可将水箱中的水泵出到铜制吸热管中,直到出水管中的水温度降低,再关闭上游电磁阀和下游电磁阀,如此往复,可使得水箱内的水温度越来越高,以便取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用于封堵导热锥筒的密封机构包括可直接用于封堵的、与导热锥筒内壁相抵靠的、球体结构的密封球,所述密封球左右对称地安装有两个边架,所述处理室顶部安装有两个分别与两个边架相配的、竖直设置的导向柱,所述边架可滑动地套装导向柱,所述处理室顶部还安装有一对分别与两个边架相配的、受PLC控制器控制的、竖直设置的电动缸,所述电动缸的伸缩杆与边架相连,所述电动缸的缸筒固定在处理室顶部。在电动缸的控制下,密封球能够进行竖直升降,可灵活封堵或解封导热锥筒,便于排热也便于封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导向柱上设有在密封球解封导热锥筒时抵靠边架的上限位块,还设有在密封球堵住导热锥筒时托住边架的下限位块。以便限定密封球的封堵或解封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布置原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倍斯特曼新材料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85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