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壳排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8358.7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61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颜建;刘楚生;韩伟;段海峰;梁秋华;陈宇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22D18/04 | 分类号: | B22D18/04;B22D29/00;B22D18/08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阀 排砂 定位模块 嘴口 横向移动模块 控制装置 排砂装置 升降模块 振动底盘 高压气管道 高压水管道 自动化控制 高压气体 固定机壳 模块切换 生产效率 出口端 高压水 进口端 良品率 水道口 工位 排出 砂芯 碎砂 支架 对准 直观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壳排砂装置,包括振动底盘、排砂机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固定机壳的若干个工位,所述排砂机构包括支架、横向移动模块、升降模块以及进嘴口,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定位模块以及控制阀切换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设于所述横向移动模块和所述升降模块上,所述控制阀切换模块的进口端与高压气管道和高压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控制阀切换模块的出口端与所述进嘴口相连接,通过振动底盘首先将机壳内的砂芯振碎,排出大部分碎砂,利用定位模块将所述进嘴口对准机壳的水道口,使用高压气体进一步排砂后,通过所述控制阀切换模块切换通入高压水,直观地检测机壳的排砂效果,实现过程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清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壳排砂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机壳低压铸造完成后,需要将内部的已经振碎的砂芯排出铸件内部,传统的解决方法是,人工的将铸件搬运到固定的底座上,通过高频振动的方式使得砂芯与铸件完全脱离,再人工安装气体夹持器,通入高压空气,将其余的碎砂排出,效率低下,而且没有检测过程,导致良品率低下,为后续工作增添很多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排砂效果好以及具有检测效果的机壳排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壳排砂装置,包括振动底盘、排砂机构、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固定机壳的若干个工位,所述排砂机构和所述工位均设于所述振动底盘上,
所述振动底盘包括基座平台、底座框以及振动驱动件,所述基座平台位于所述底座框上且两者通过弹性部件相连接,所述振动驱动件设于所述基座平台的侧面,所述工位设于所述基座平台上,
所述排砂机构包括支架、横向移动模块、升降模块以及进嘴口,所述横向移动模块、升降模块和所述进嘴口依次相连接,所述横向移动模块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与所述底座框相连接,所述进嘴口位于所述工位上,
所述控制装置包括定位模块以及控制阀切换模块,所述定位模块设于所述横向移动模块和所述升降模块上,所述控制阀切换模块的进口端与高压气管道和高压水管道相连接,所述控制阀切换模块的出口端与所述进嘴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工位包括安装座、转动盘、第一驱动件以及若干条定位杆,所述转动盘设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转动盘的中心相连接,所述定位杆呈圆周阵列且垂直设于所述转动盘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定位杆与所述转动盘在径向方向上设有调节模块。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调节模块包括滑轨槽、滑块以及顶紧件,所述定位杆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滑轨槽沿着所述转动盘的径向设于所述转动盘上,所述滑块相对于所述滑轨槽具有槽内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滑块通过所述顶紧件与所述滑轨槽相抵接顶紧。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旋转模块,所述旋转模块设于所述安装座的侧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模块包括蜗轮、蜗杆以及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且与所述蜗杆相连接,所述蜗杆与所述蜗轮相啮合传动,所述蜗轮的中心与通过一转动轴与所述安装座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定位套筒以及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与所述定位套筒相连接,所述定位套筒与所述机壳相套合定位,所述机壳位于所述转动盘与所述定位套筒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基座平台上设有镂空槽,所述机壳位于所述镂空槽的上方。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横向移动模块包括丝杆、横向滑轨以及横向滑座以及第四驱动件,所述丝杆与所述横向滑轨沿水平方向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第四驱动件与所述丝杠相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横向滑座为螺纹连接,所述横向滑座设于所述横向滑轨上,所述横向滑座相对于所述横向滑轨具有水平方向移动的自由度,所述升降模块与所述横向滑座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83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熵合金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挤压铸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效轮毂铸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