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7699.2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0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维;王道波;刘永贤;牛俊奇;吕其壮;任振兴;张玉;潘丽萍;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4;C05F17/0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 代理人: | 唐智芳 |
地址: | 537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发酵 一次发酵 活化剂 壳粉 制备 木薯渣 土壤硒 有机碳 粮食作物 混匀 原液 农作物 碳酸钙 有机硒肥 重量配比 微量元素 碳酸钾 陈化 称取 带壳 硼砂 备用 海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1)按重量配比称取下述各组分,备用:木薯渣100‑150、有机碳肥50‑100、粮食作物的壳粉20‑30、EM菌原液2‑3、有机硒肥2‑5、海洋带壳动物的壳粉20‑80、硼砂15‑25、碳酸钾20‑30、碳酸钙15‑20、微量元素肥15‑20;2)将木薯渣、有机碳肥、粮食作物的壳粉和EM菌原液混匀后进行一次发酵,得到一次发酵物;3)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余下各组分,混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4)将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即得。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活化剂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农作物中的硒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硒素活化剂,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具有“生命之火”、“抗癌之王”等美称。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硒,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缺硒区,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中国营养学会推荐人体硒摄入量为50-200μg/d,而我国城市居民摄入量仅26-32μg/d,硒摄入量严重偏低。全球土壤硒素分布极其不均,广西是我国极少数富硒地区,仅北部湾地区富硒土壤面积就多达212万公顷,是目前中国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圈定出的最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区域。利用植物将无机硒转化成有机硒,提高食物中硒含量,是改善人体硒营养的根本途径。
在我国,富硒农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有绝大多数的食品未开展富硒化生产与开发,富硒产业的前景广阔。目前农产品富硒主要有天然富硒和人工富硒两种方式。其中,天然富硒是指作物吸收土壤中的有效态硒元素而达到富硒标准,但自然富硒受到自然界中天然硒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限制。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硒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从而影响作物对土壤天然硒素的吸收。
广西富硒土壤面积达2.12万多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圈定出的最大面积连片富硒土壤。但是同样存在农产品“好的不多、多的不好”之困局。主要原因为土壤硒素全量含量高,但绝大部分为矿物态,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使土壤中矿物态硒土壤硒素活化剂来活化土壤硒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得的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可调节土壤的pH值,增加有机质含量,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农作物中的硒含量。
本发明所述的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配比称取下述各组分,备用:
木薯渣100-150、有机碳肥50-100、粮食作物的壳粉20-30、EM菌原液2-3、有机硒肥2-5、海洋带壳动物的壳粉20-80、硼砂15-25、碳酸钾20-30、碳酸钙15-20、微量元素肥15-20;其中,所述木薯渣为以木薯为原料生产酒精后的残渣,其含水率为55-75%;
2)取木薯渣、有机碳肥、粮食作物的壳粉和EM菌原液,混合均匀后进行一次发酵,得到一次发酵物;其中,发酵在低于或等于70℃条件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10-15天;在发酵过程中,当物料的含水率≥30%时,每24-30h翻抛一次;当物料的含水率<30%时,每10-15h翻抛一次;
3)向一次发酵物中加入有机硒肥、海洋带壳动物的壳粉、硼砂、碳酸钾、碳酸钙和微量元素肥,混合均匀后进行二次发酵,得到二次发酵物;其中,发酵在低于或等于70℃条件下进行,发酵的时间为3-5天;在发酵过程中,每3-5h翻抛一次;
4)所得二次发酵物进行陈化,干燥,粉碎,得到混合型纳米土壤硒素活化剂。
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粮食作物的壳粉优选是选自麦壳粉、豆壳粉和谷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其粒径优选为≤50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玉林师范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76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