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好氧反硝化菌HY3-2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23690.4 | 申请日: | 2018-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82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慧;杨静丹;杜帅;祝铭韩;李思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2F3/34;C12R1/22;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株好氧反 硝化 hy3 及其 污水 中的 应用 | ||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HY3‑2及其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属于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该菌株于2018年9月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49;本发明菌株是从好氧颗粒污泥系统中筛选所得,本发明提供的菌株可以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氨态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由于生物脱氮法高效、成本低,在污水脱氮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微生物及水处理生物脱氮领域,具体涉及一株用于污水处理的好氧反硝化细菌菌株,同时提供这种菌株的脱氮效能。
背景技术
我国地表水当中氨氮污染是普遍存在的,水体中氮化物形式有蛋白氮、氨氮、有机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故高效、快速去除水中氮素是当今水污染防治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传统生物脱氮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但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存在诸多缺陷,使得脱氮过程的不连续性和效率低下。
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在不同的溶氧条件下,也能表现出一定的反硝化能力,已发现能够进行异养硝化并且在有氧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反硝化其硝化产物的能力的细菌的存在。由于它们具有较高的生长速率和使用有机底物作为反硝化能源的能力,所以这些(1)程序简单化,其中在单个反应器中可实现同时的硝化和反硝化;(2)更少的适应问题;(3)由于硝化产物可直接作为反硝化反应物而加速硝化和反硝化;(4)需要较少的缓冲区,因为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可以部分补偿硝化造成的酸化;(5)异养硝化作用的底物和产物的多样性促进了与各种细菌菌株的混合培养,并扩大了应用范围。
到目前为止,菌种发现种类较为单一,且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基因和降解机理方面,实际应用研究有限。因此,从自然界筛选出对具有高效好氧反硝化效能的菌株,深入研究该菌的生长特性、反硝化特性及其污水脱氮中的应用,对提高污水的脱氮处理效率和经济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好氧反硝化菌(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HY3-2。该菌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有效降解水体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及氨态氮,为污水生物脱氮工艺的生物强化提供高效的菌制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该菌株HY3-2在污水脱氮中的应用效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株好氧反硝化细菌(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HY3-2,经16S rDNA鉴定为Klebsiella quasipneumoniae,属于克雷伯氏菌属,已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邮编100101),保藏日期为2018年9月10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16449。
本发明所提供的好氧反硝化细菌HY3-2,其生物学特征在于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乳白色,圆形规则,表面光滑湿润,易挑起,菌体为杆状,长度为1.0~1.9um,宽度为0.7~1.0um。异养生长,最佳碳源柠檬酸钠,最佳C/N 25,最适宜pH值为7.0~8.0,最适温度30℃。
本发明提供一种筛选好氧反硝化菌的方法。
本发明的菌种筛选采用多种筛选方法相结合,首先通过LB培养基来富集好氧反硝化菌,然后再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pH指示剂来快速有效地筛选好氧反硝化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的步骤依次是取样,LB富集培养,初筛,复筛,最后得到在好氧条件下,能同时降解污水中的硝态氮、亚硝态氮及氨态氮,反硝化能力较高的菌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6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