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恒流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及获得恒流的控制方法、降压型恒流驱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3519.3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89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曾强;张波;林官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段迎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自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恒流驱动电路 电感电流 控制电路 恒流 恒流驱动系统 处理信号 降压型 驱动信号产生电路 处理电路 检测信号 晶体管 信号控制晶体管 输出电感电流 非线性特性 保证系统 充电电流 充电过程 控制环路 实时反馈 输出控制 输出端 输入端 耦接 电路 输出 | ||
1.一种用于恒流驱动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感和与电感耦接的晶体管,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电感电流处理电路,输入端耦接晶体管用于接收表征流过晶体管的电流的检测信号,输出端输出电感电流处理信号,其中电感电流处理信号在一个周期中至少受一段时间内连续的检测信号控制;
驱动信号产生电路,接收电感电流处理信号,输出控制信号控制晶体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感电流处理电路包括:
第一电流信号获取电路,用于获得针对晶体管导通时的第一电流信号;
第二电流信号获取电路,包括峰值采样电路用于获取检测信号的峰值信号,第二电流信号获取电路基于峰值信号获取当晶体管关断时的第二电流信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流信号获取电路包括积分器,用于将检测信号在全周期内或晶体管导通期间进行积分;
第二电流信号获取电路,用于根据峰值信号计算电感放电过程的电流信号;
所述电感电流处理电路进一步包括加法器,加法器的第一端耦接第一电流信号获取电路的输出端,加法器的第二端耦接第二电流信号获取电路的输出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电感放电过程的电流信号为Vint2=Vcspk*Tdem/2,其中Vcspk为峰值信号,Tdem为电感放电时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第一电流信号获取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用于接收检测信号,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驱动信号产生电路;
第二电流信号获取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二开关,第二开关和峰值采样电路串联,第二开关的第二端耦接驱动信号产生电路;
所述电感电流处理电路进一步包括第三开关,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驱动信号产生电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晶体管导通时,第一开关导通,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关断;当电感放电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关断,第二开关导通;在其余时间内,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关断,第三开关导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驱动信号产生电路包括:
误差放大器,误差放大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电感电流处理电路的输出端,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参考电压;
比较器,比较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误差放大器的输出端,比较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一锯齿波信号;
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电路,当电感电流过零时,输出电感电流过零信号;
触发器,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耦接比较器的输出端,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耦接电感电流过零检测电路的输出端;
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耦接触发器的输出端,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耦接晶体管的控制端。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恒流驱动电路包括电阻,电阻与晶体管串联,检测信号为电阻上的压降信号,恒流输出值由参考电压和电阻阻值决定。
9.一种降压型恒流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整流电路,用于将交流输入电源进行整流;
串联的负载、电感和晶体管,耦接在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地之间;
二极管,耦接电感和负载,用于在晶体管关断时续流;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电路。
10.一种用于在降压型恒流驱动电路获得恒流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串联的负载、电感和晶体管耦接在母线和地之间;
获取表征流过晶体管的电流的检测信号;
获得电感电流处理信号,电感电流处理信号在一个周期中至少受一段时间内连续的检测信号控制;
控制电感电流处理信号跟随一参考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必易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35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