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1593.1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34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贺凤婷;赵东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贺凤婷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G22/25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马秦锁 |
地址: | 0423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板蓝根 玉米 套种栽培 播种 间苗 苗高 玉米专用复合肥 田间管理 成熟收获 亩施肥量 土地单位 土地平整 种子萌发 辛硫磷 保墒 农家肥 除草 肥力 收获 土层 撒施 旋耕 施肥 田地 生长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田地,机械旋耕后土地平整;(2)施肥:亩施肥量玉米专用复合肥、农家肥、辛硫磷,撒施均匀;(3)玉米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玉米;(4)板蓝根播种:结合玉米中耕除草进行,时间在6月上旬进行;(5)田间管理:玉米在苗高3‑5cm时进行间苗,板蓝根在苗高6‑8cm时进行间苗;(6)收获:当年10月份下旬收获玉米,板蓝根11月中、下旬降温之前即可成熟收获。本发明的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玉米为板蓝根提供遮阴保墒作用,提高板蓝根种子萌发生长,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作物和中药材的间作套种,是新时期科学种田的一种体现,能有效地解决粮、药间的争地矛盾,充分利用土地、光能、空气、水肥和热量等自然资源,发挥边际效应和植物间的互利作用,以达到粮、药双丰收的目的。
对于地处山区,农业用水基本靠天然降水,对资源的利用尤其重要,利用当地的气候特点和传统的种植特点和采用套种的办法,对解决土地少,农民收入低是一个较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玉米为板蓝根提供遮阴保墒作用,提高板蓝根种子萌发生长,出苗率可达85%以上,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田地,机械旋耕深度30-35cm,土地平整;
(2)施肥:亩施肥量玉米专用复合肥50-60kg、农家肥600-800kg、辛硫磷2袋,每袋1000g,撒施均匀,结合旋耕深翻入地;
(3)玉米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玉米,株行距35×55cm,亩种植密度为3500-3800株;
(4)板蓝根播种:结合玉米中耕除草进行,时间在6月上旬进行,玉米中耕保证土地尽可能平整,耕完撒播板蓝根种子,开挖两条2-3厘米深的浅沟,行距15-20cm,将种子均匀撒于沟内,以细粪细土各半的肥土覆盖,以盖严种子为度,然后浇水保湿;
(5)田间管理:玉米在苗高3-5cm时进行间苗,板蓝根在苗高6-8cm时进行间苗,按7-10cm株距定苗,间苗时同时补苗移栽,以保证全苗;
(6)收获:当年10月份下旬收获玉米,机械秸秆还田,板蓝根11月中、下旬降温之前即可成熟收获。
优选的,所述田间管理阶段定苗后还可以追施1次农家肥,使土壤水肥充足,叶片生长茂盛,利于根部生长发育。
本发明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其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套种,玉米为板蓝根提供遮阴保墒作用,提高板蓝根种子萌发生长,出苗率可达85%以上;
2、玉米入根浅,板蓝根主根粗壮,入土较深,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互不影响,各取所需,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玉米茎杆高大、能为板蓝根提供阴蔽环境,而板蓝根耐阴,合理的利用了农作物的喜好。
本发明的板蓝根和玉米的套钟栽培方法,高杆的农作物与矮生的药材合理搭配,利用立体复合群体,发挥垂直分布空间,增加复种指数,遵循前熟为后熟,后熟为全年的原则,提高了光能与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板蓝根和玉米的套种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地:选择土层深厚,肥力中等的田地,机械旋耕深度30cm,土地平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贺凤婷,未经贺凤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1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用玉米种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旱保优的水稻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