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间障碍物检测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20015.6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4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涂青松;徐舒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76 | 分类号: | H04N5/76;H04N7/18;H04L29/08;G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机 视觉 地铁 屏蔽门 车门 障碍物 检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间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障碍物检测单元,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所述障碍物检测单元分别与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连接,所述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与服务器连接。本发明可自动检测地铁站台上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无需人工检验,且还可以将检测结果实时上报后台系统,具有检测精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监控领域,更为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间障碍物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阻止行人在列车未停稳时冲上地铁,国内地铁站大多都会在站台上安装屏蔽门。但是,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足够容纳行人,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国内已经发生数起行人被夹在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驾驶员在未知的情况下开车后造成的安全事故,并造成了人员伤亡。
为了避免此类安全事故,地铁列车驾驶员会在开车前,下车确认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安全的,不存在任何障碍物。这种机械的检验方式,目前完全依赖人工,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地铁的发车效率;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各个国家都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也成为未来的趋势。因此,需要一套智能系统,替代目前利用人工核查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是否有障碍物的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间障碍物检测系统,可自动精准检测地铁站台上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否存在障碍物,并实时上报后台系统。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间障碍物检测系统,包括:
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用于采集地铁屏蔽门开关信号并输出;
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在站台上下车的行人图像;
障碍物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列车门和屏蔽门之间是否有障碍物;
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用于在检测到有障碍物时,保存事故画面截图和事故前后一定时长内的录像,并将检测结果及事故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所述障碍物检测单元分别与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连接,所述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与服务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采集地铁屏蔽门开关信号后通过485串口或网络接口发送至障碍物检测单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每个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均设置有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垂直往下设置于每个地铁屏蔽门和列车门之间的顶梁。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通过相机来采集图像,所述相机为单目高清相机或双目高清相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障碍物检测单元同时接收来自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的信号,所述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采集的屏蔽门信号为“开”时,所述障碍物检测单元不进行检测,所述屏蔽门开关信号单元采集的屏蔽门信号为“关”时,所述障碍物检测单元开始基于上下客行人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进行障碍物检测。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通过网络将检测到障碍物时的事故画面截图、事故前后3-5分钟的视频录像、事故发生的时间及发生事故的列车门编号信息上传至服务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数据保存及上报单元利用B/S结构,将包括时间、事故列车门编号、相机编号的结构化信息,以及包括截图、视频的多媒体数据,分别以FTP、WebService的方式传输到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20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