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及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9923.3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8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方龙;王允军;刘东强;史横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1/36 | 分类号: | C09D11/36;H01L51/54;H01L51/50;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锌 纳米 颗粒 墨水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及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包括氧化锌纳米颗粒及第一溶剂,所述第一溶剂为沸点在180~300℃的醇醚;第二溶剂,所述第二溶剂为沸点在180~280℃的醇类;第三溶剂,所述第三溶剂为沸点在175~280℃的酯类;第四溶剂,所述第四溶剂为沸点在170~220℃的氟碳醇。氧化锌纳米颗粒能够在上述体系中均匀稳定分散,并且长时间放置不会产生团聚或沉聚的现象。本申请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被用作器件的电子传输层时,电致发光器件的电致性能优良。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纳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及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氧化锌纳米颗粒是一种新型的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氧化锌纳米颗粒能带隙和激子束缚能较大,具有较高的电子迁移率,常被用为电致发光器件的电子传输层。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进行喷墨打印的方法制备电子传输层。然而,在常见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中,氧化锌纳米颗粒容易团聚,在喷墨打印过程中,容易堵塞喷头,且所得到的电子传输层的成膜质量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及电致发光器件。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包括:氧化锌纳米颗粒;第一溶剂,所述第一溶剂为沸点在180~300℃的醇醚;第二溶剂,所述第二溶剂为沸点在180~280℃的醇类;第三溶剂,所述第三溶剂为沸点在175~280℃的酯类;第四溶剂,所述第四溶剂为沸点在170~220℃的氟碳醇。
进一步地,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中,所述醇醚的含量为30%~50%,所述醇类的含量为25%~45%,所述酯类的含量为8%~22%,所述氟碳醇的含量为1%~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第三溶剂和第四溶剂之中,沸点最高的溶剂与沸点最低的溶剂之间的沸点差大于25℃,且小于7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溶剂、第二溶剂、第三溶剂和第四溶剂中,沸点最高的溶剂的沸点在225~260℃,沸点最低的溶剂的沸点在170~195℃。
进一步地,所述醇醚为C4~C12的醇醚。
进一步地,所述醇类为C4~C10的一元醇或二元醇。
进一步地,所述酯类为C8~C22的酯。
进一步地,所述氟碳醇为C6~C11的一元氟碳醇。
进一步地,所述C6~C11的一元氟碳醇选自6-(全氟乙基)己醇、1H,1H,7H-十二氟-1-庚醇、1H,1H-全氟-1-庚醇、3-(全氟丁基)丙醇、1H,1H,2H,2H-全氟辛醇、1H,1H-十五氟-1-辛醇、1,1,1-三氟-2-辛醇、1H,1H,9H-十六氟-1-壬醇、1H,1H-十七氟-1-壬醇、1H,1H,11H-全氟-1-十一醇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致发光器件,所述电致发光器件包括至少一个电子传输层,所述电子传输层由如上任一所述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制备。
本申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利用醇醚、醇类、酯类及氟碳醇的混合溶剂作为氧化锌纳米颗粒墨水的溶剂,氧化锌纳米颗粒能够在上述体系中均匀稳定分散,并且长时间放置不会产生团聚或沉聚的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星烁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99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流器开关频率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 下一篇:叶片及使用其的轴流叶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