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6685.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2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涂青松;徐舒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3/10 | 分类号: | G08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7***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行人 驻留 别的 语音 播报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系统,包括:行人采集单元,行人检测单元,行人分类单元,行人驻留检测单元,语音播报单元,信息通讯单元,所述行人采集单元、行人检测单元、行人驻留检测单元、语音播报单元依次通过信息通讯单元连接,所述行人分类单元分别与行人检测单元、行人驻留检测单元通过信息通讯单元连接,所述行人驻留检测单元可触发语音播报单元播放语音信息。本发明可通过对行人驻留的判别对在公共空间中驻留观看艺术墙(品)的行人提供语音介绍,具有判断精准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监控领域,更为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地铁已经是不少城市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为了凸显城市的特色,不少城市都会在地铁站中设计符合城市定位、富含城市历史文化韵味的艺术墙,使得地铁站成为另外一种文化展厅。在南昌、成都、武汉、南京、长春等等城市,都建有这样的“地下艺术长廊”。这些含有艺术墙的站点像一枚枚经过精雕细琢的璞玉,展现着城市人文历史,既有时间深处的沧桑过往,又有让人们引以为豪的现代记忆,淋漓尽致地演绎了“公共艺术作品”概念。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很好地解读这些“不会说话”的艺术作品。比如,很多人不太理解以浮雕的形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艺术墙(品),或者用抽象符号展示城市特点的艺术墙(品)。行人往往扫一眼就匆匆离开了。如果有人能对这些艺术墙(品)进行简短的讲解,则能让人加深对这座城市的印象和认知。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系统,可自动过滤对艺术墙(品)毫无兴趣的过客,仅针对有驻足行为的特定人群提供有声播报,具有判断精准的特点。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系统,包括:
行人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经过艺术墙(品)前的行人图像;
行人检测单元,用于根据行人采集单元采集的图像检测行人数量及所在的位置;
行人分类单元,用于根据行人检测单元的行人检测结果,对行人进行分类;
行人驻留检测单元,用于根据行人检测单元的行人检测结果,判断行人是否处于驻留状态,并保留检测处于驻留状态的行人检测结果;
语音播报单元,用于在行人驻留检测单元判断行人处于驻留状态后,播放语音信息;
信息通讯单元,用于各单元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行人采集单元、行人检测单元、行人驻留检测单元、语音播报单元依次通过信息通讯单元连接,所述行人分类单元分别与行人检测单元、行人驻留检测单元通过信息通讯单元连接,所述行人驻留检测单元可触发语音播报单元播放语音信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行人采集单元包括设置于艺术墙(品)周边的摄像机。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行人分类单元可将行人分为正常行人、拄拐杖行人、坐轮椅行人三类。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行人驻留检测单元可根据行人检测单元的行人检测结果,跟踪行人运动路径,同时保存处于驻留状态的行人运动路径图像。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行人驻留判别的语音播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包括数个高清摄像机的行人采集单元采集行人图像;
S2,行人检测单元根据采集到的行人图像,检测图像中的行人数量,以及各自的位置;
S3,行人分类单元根据行人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将检测到的行人分类并建立运动轨迹,所述行人分为正常行人、拄拐杖行人、坐轮椅行人三类,针对不同类别的行人,设置不同的驻留时间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云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66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