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15458.6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471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宋宋;何胜;谢尊辰;闫华光;李德智;孙鼎浩;张兴华;杨斌;阮文骏;宫飞翔;韩凝晖;龚桃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需求响应 一致性测试系统 报告输出模块 测试管理模块 基础配置模块 测试过程 通信 测试 一致性测试 标准文件 测试记录 测试模板 测试通过 测试系统 测试执行 生成测试 系统常量 信息交换 预设 组装 扫除 编制 监测 配置 拓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包括:基础配置模块、测试管理模块和报告输出模块;所述基础配置模块,用于对测试用例的定义、测试模板的组装、系统常量设置,以及对用例进行拓展和修改;所述测试管理模块,用于提供测试过程配置和测试执行入口与测试过程监测;所述报告输出模块,用于将测试记录和预设的测试通过标准进行对比,生成测试报告。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解决了启动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一致性测试规范等标准文件的编制时,缺少相应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的问题,为需求响应的发展扫除障碍并提供保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需求响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起步较早,需求响应业务也进入了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但在需求响应业务自动化实施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为此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研发的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OpenADR)规范逐步推广应用起来,开放式自动需求响应(OpenADR)规范旨在解决需求响应业务实施过程中不同厂商的主站与用户侧系统、终端设备间信息交互能力差的问题,同时由OpenADR联盟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了相应的测试工具,颁布了相应的一致性测试规范,以便对采用OpenADR规范的需求响应系统、终端开展通信一致性测试检测验证工作,保障了不同厂商需求响应产品的互联互通。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动,特别是电力市场建设、售电侧放开等政策的持续出台与相关试点工作的不断开展,为需求响应业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需求响应系统运行流程复杂,参与主体众多,系统内部不同层级系统、终端的信息交互频繁,如何保证各系统、设备之间的高效交互,成为需求响应业务便捷化、自动化实施的关键所在。针对需求响应业务规模化、自动化实施对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的迫切需求,正在开展与OpenADR联盟类似的工作,启动了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一致性测试规范等标准文件的编制,但由于缺少相应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严重阻碍了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工作的开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启动需求响应信息交换规范、一致性测试规范等标准文件的编制时,缺少相应的测试系统、测试方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需求响应通信一致性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基础配置模块、测试管理模块和报告输出模块;
所述基础配置模块,用于对测试系统的测试用例进行配置、测试模板进行组装、系统常量进行设置;
所述测试管理模块,用于为所述基础配置模块配置好的测试系统提供测试过程配置和测试执行入口,并对被测样品进行测试过程监测,得到测试记录;
所述报告管理模块,用于将测试记录和预设的测试通过标准进行对比,生成测试报告。
优选的,所述基础配置模块包括测试用例配置子模块、测试模板配置子模块和和参数配置子模块;
所述测试用例配置子模块用于:预先将信息交换协议提供的服务构建成用例,并将所述用例设定测试等级;
所述测试模板配置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用例设定的测试等级,将所述用例进行整合,形成具有等级的测试模板;
所述测试模板包括:基础模板、标准模板、高级模板和自定义模板;
所述参数配置子模块用于:基于构建的测试用例和整合形成的测试模板,对测试系统中其他满足系统运行的常量进行配置。
优选的,所述测试管理模块包括被测样品管理子模块、测试流程管理子模块和测试过程监测子模块;
所述被测样品管理子模块用于:基于基础配置模块中配置好的用例、模板和参数,对进行测试的被测样品进行增删改查的管理;
所述增删改查的内容包括:需求响应系统软件、软硬件设备的编号、委托方、邮箱、厂家名称、电话、邮箱、协议版本、描述的基本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