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碳源药剂在审
| 申请号: | 201811115187.4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111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 发明(设计)人: | 曹锐;曹正平;邹鹏;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禾大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 地址: | 2142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碳源 糖类物质 废水处理 补充剂 传统水处理 水处理药剂 糖类混合物 高效环保 市场需求 脱氮效果 丙酸钠 化学品 甲酸钠 乙酸钠 重量比 节能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碳源药剂,该复合碳源补充剂由以下重量比组分制成:甲酸钠0.5~1.0%,乙酸钠4.5~5.5%,丙酸钠5~6%,糖类物质40~50%,水40‑45%;其中,糖类物质为COD>300000毫克/毫升的糖类混合物。本发明复合碳源补充剂属于节能、优质、高效环保型水处理药剂,其脱氮效果是传统水处理化学品的1.5倍以上,能够很好的适应并满足市场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碳源药剂,该复合碳源药剂是以甲酸钠、乙酸钠、丙酸钠、多糖为基料的复合型碳源补充调节剂。
背景技术
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富营养化物质增多,导致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目前相关部门已要求污水处理厂首先利用生物脱氮除磷,然后才能将污水排入受纳水体,以防污染环境。硝化反硝化脱氮是高效的生物脱氮技术,目前在污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微生物脱氮方面,进行反硝化作用时,异养反硝化菌需消耗做为碳源并提供能量的外加有机物。我国现行污水处理厂,特别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脱氮碳源不足而引起的反硝化效率降低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可以增加反硝化缺氧区的面积,延长反硝化时间来增加脱氮效果,但这种方法需要扩建污水处理厂,基建费用高,可操作性不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向缺氧区投加外碳源,以补充碳源的方式提高反硝化速率,但是如果外投碳源过量或选择碳源不当,不但增加了系统运行费用,还使污水处理厂COD有超标风险。
目前,国内外对外碳源的投加种类和投加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不同外碳源对系统的反硝化过程影响不同,即使外碳源投加量相同,处理效果也不同。常用的外加碳源主要包括:甲醇、乙醇、葡萄糖、乙酸钠等。甲醇作为碳源时,成本相对较高,响应时间慢,具有一定毒害作用,当用于污水厂应急投加时效果不佳;而乙醇的反硝化速率不及甲醇和乙酸钠;葡萄糖作为外加碳源处理效果不错,可是,他作为一种多分子化合物,容易引起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污泥膨胀,增加出水COD,影响出水水质,同时与醇类碳源相比,葡萄糖更容易产生亚硝态氮积累的现象,所以,并不提倡大量使用葡萄糖作为外投碳源;乙酸钠的优点在于能立即响应反硝化过程,能用于水厂运行时的应急处理,由于是小分子有机酸的原因,反硝化菌易于利用,脱氮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污泥产率高,且目前污水厂的污泥处置问题也是一个较大的攻关难题,所以将乙酸钠应用于污水厂的大规模投加几乎不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碳源药剂,满足市场对优质高效水处理化学品的需求。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复合碳源药剂,该复合碳源药剂由以下重量比组分制成:
甲酸钠0.2~1%,乙酸钠4~6%,丙酸钠4~6%,糖类物质40~50%;其中,糖类物质为COD>300000毫克/毫升的糖类混合物。
该复合碳源药剂优选由以下重量比组分制成:
甲酸钠0.5~1%,乙酸钠4.5~5.5%,丙酸钠5~6%,糖类物质40~50%;其中,糖类物质为COD>300000毫克/毫升的糖类混合物。
所述的糖类混合物为葡萄糖、果糖、木糖和蔗糖中的两种以上混合物。
上述复合碳源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甲酸溶液、乙酸溶液和丙酸溶液依次投入反应釜中,分次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其余加水,并开启搅拌,搅拌半小时后控制温度65-75℃,pH6.5-7.5,停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缓慢加入糖类物质进行熟化,继续搅拌至COD至20-25万mg/L,过滤,得到复合碳源药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禾大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宜兴禾大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5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