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1114575.0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57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雏;陆晓成;许文专;张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6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31280 | 代理人: | 秦华毅 |
地址: | 2144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联网网关 控制模块 无线模块 多路 方便施工 信号覆盖 远程监控 中继节点 低成本 数据量 最大化 上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包括物联网网关、多路RS485模块、LPWAN无线模块、BLE控制模块、ENET控制模块和2G/3G/4G模块,所述多路RS485模块、LPWAN无线模块、BLE控制模块、ENET控制模块和2G/3G/4G模块均与物联网网关相连。本发明通过LPWAN技术方便施工,信号覆盖广,减少中继节点,最大化的低成本。本发明定义的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从实际角度出发减少数据量的上传,并可以实现实时、远程监控,可供用户选择的空间大,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管廊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光电、给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地下管廊短则几公里,长则数十公里,巡检人员不可能实时掌握地下管廊的运行工况,因此地下管廊的环境监控系统成为最为重要的管廊管理环节。
目前的监控系统都是一体化方案,需架设光纤、通信电缆等大型设备,这对于市政项目改造并不方便,施工人员必须及其小心谨慎才能防止电缆被挖断。另外,地下管廊需要采集的节点较多,有线方案会使项目施工带来巨大难度,而且由于地下环境复杂,线缆极易受潮、腐蚀损坏,对管廊维护不利。所以在采集节点处部署无线方案是最佳选择。
现阶段的无线方案采用FSK的调制方式进行传输,这对于地下管廊长达数十公里的空间来说,需要架设大量无线节点,而且FSK调制方式的传输正确率不高,易造成大量的数据重传,从而造成通信协议的过分复杂,稳定性差。
鉴于上述原因,迫切需要寻求新的无线方案和全新的数据通信控制技术,最大化的减少节点、优化布局、降低系统施工、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物联网网关及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物联网网关,其特点在于,其包括:物联网网关、多路RS485模块、LPWAN(低功耗广域网)无线模块、BLE(低功耗蓝牙)控制模块、ENET(以太网)控制模块和2G/3G/4G模块,所述多路RS485模块、LPWAN无线模块、BLE控制模块、ENET控制模块和2G/3G/4G模块均与物联网网关相连;
所述物联网网关用于通过多路RS485模块和LPWAN无线模块采集多路设备数据,并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LPWAN无线模块和2G/3G/4G模块上传至云服务器;
PC客户端用于通过ENET控制模块获取云服务器数据并对物联网网关实现实时监控;
手机app用于通过4G模块获取云服务器数据并通过BLE控制模块对物联网网关实现实时监控;
手持式设备用于通过LPWAN无线模块或RS485模块实现对物联网网关的实时监控。
较佳地,所述LPWAN模块用于直接上传数据至服务器,又可以作为无线采集器采集数据,还可以作为中继器自组网覆盖无线死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物联网网关工作方法,其特点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软件或者手动写基于JSON的配置文件,将要采集数据的网关信息、设备信息全部包含进去,鉴于本网关可兼容多种通信协议,网关数据只进行协议的点位映射,客户需要根据协议地址表自行解析;
S2、网关根据配置文件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配置文件进行分类存放并打上时间和QOS(数据质量)标签;
S3、对于关键数据,如果有数据变化则立即上传至云服务器/本地客户端;其他数据备份至本地数据库并在一定时间段T1,计算变化率是否超过预期值,超过则主动上传至云服务器;否则经过T2时间段将未上传的数据进行上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斯菲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