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文丘里管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811114305.X | 申请日: | 201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352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韩天竹;李欣;刘忠生;王晶;方向晨;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47/10 | 分类号: | B01D47/10;B01F3/04;B01F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文丘里管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与内筒,以及平行于轴向设置的若干组液相喷嘴;所述的外筒包括收缩段、喉管I和扩散段I,内筒包括喉管II和扩散段II,内筒位于外筒的扩散段I内,内筒和扩散段之间构成环形空间;每组喷嘴包含两个喷嘴方向相对的液相喷嘴,分别设置于外筒的收缩段末端与内筒的扩散段II起始端;外筒收缩段起始端为气相入口,外筒扩散段I末端为气液出口,液相入口设置于收缩段和/或扩散段的管壁,液相入口通过液相管线连通液相喷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若干组液相喷嘴中,其中一组液相喷嘴沿文丘里管中心轴轴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设置1~3组液相喷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液相喷嘴之间的垂直间距为喉管I长度的0.5~3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收缩段、喉管I和扩散段I在轴向上的长度比为1~6:1: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扩散段II与喉管II在轴向上的长度比为1~1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在外筒收缩段之前和/或外筒扩散段I之后设置直筒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筒收缩段的锥角α为3°~85°;所述的外筒扩散段I的锥角β为3°~8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外筒收缩段的锥角α比外筒扩散段I的锥角β大0°~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筒扩散段II的锥角θ为3°~8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喉管I的长度为喉管I当量直径的1~3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喉管II截面的当量直径为喉管I截面当量直径的0.4~0.5倍;喉管II的长度为喉管II当量直径的1~3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喷嘴有一个或多个开孔,单孔孔径为2~50mm,每个液相喷嘴的总开孔面积与喉管截面积之比为0.1~0.4,喷嘴开孔的角度为30°~150°。
14.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文丘里管在气液传质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如下:液体从文丘里管的液相入口进入,通过相对的液相喷嘴同时逆向喷出,在外筒喉管I内沿轴向发生剧烈撞击,并形成了一个沿径向分布的撞击液面;同时气体由气相入口进入外筒收缩段,速度随管径的减小而逐渐增大,气体在喉管I内与撞击液面充分接触、雾化,气液初步混合;初步混合后的物流流经扩散段I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一部分物流由气液出口排出,另一部分物流在压差作用下回流至内筒,反向依次通过内筒扩散段II及喉管II,在喉管II内雾化后的混合物进入喉管I内,与撞击液面再次接触、雾化、混合,与初步混合的物流一起进入扩散段I与内筒之间的环形空间,不断重复上述回流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1114305.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设备壳体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文丘里管及其应用





